走进革命老区柳泉村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3-08-03 00:00作者:田森林来源:晋城党史网

“五一”期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特地走访了原太行区晋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泽州县金村镇柳泉村。柳泉村地处市区东南方向十公里处,座落于浮山脚下,东有丹河环绕,西边珏山遥遥相望。晋张公路沿村而过,是一个山青水秀、林木森森的美丽山村。

村党支部书记杨志光、村委主任李红兵热情地引导我到村中大庙,在“晋东县党史纪念馆”里,我闻到了当年战争时期的炮火硝烟。

1944年春,抗日战争进入了关键性的战略阶段。太行区党委及时抓准时机,决定将晋东县抗日民主政府,从柳树口镇的东庄村迁至金村镇的柳泉村。当时的县政府办公地址在上柳泉村中的大庙。时任县长杨辛克,秘书康裕当时住在村民王士杰家(机房院),县政府赵政委(女)住村民赵世杰上院,武委甫主任及秘书王国英,住村民王国宝的东院,县公安局丁局长及部下住村中的底下院。其他办公人员都住在上柳泉的大庙。

太行区晋东抗日民主政府,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城东部开辟的一块抗日根据地,范围是原晋城县白晋公路以东区域。包括现在的柳树口镇、金村镇、北义城镇、高都镇和晋庙铺镇、犁川、大箕镇的一部分,区域总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县政府迁入柳泉村后,首先在全县范围普遍成立了农会组织,充分发动群众,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农民武装,轰轰烈烈地开展减租减息、减租反霸运动。当时的抗日形势是:日本侵略者在晋城残酷地实行“三光”政策,国民党晋城县党部被迫退至柳树口一带,致使晋城县东部成了没人管的地带。1943年9月,太行区党委派第八军分区司令员黄新友带部队挺进晋城东部地区。从9月底到10月10日,部队先后攻下了柳树口、张路口、双庙等日伪据点,解放了晋东地区。10月中旬建立了晋东县抗日民主政府,11月建立了中共晋东县委,下设四个区。1945年4月28日又增设二个区。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2月,晋东县并入了晋城县,结束了晋东县政府的历史使命。

太行区晋东县抗日民主政府从成立至撤销,前后达二年零四个月。建县时共产党员仅27名,干部45名。并入晋城县时,党员已增至350名,干部也增加到55名。就是这革命历史不长的抗日民主政府,却为晋城县全境的彻底解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柳泉村党支部书记杨志光同志在村中大庙内设立的“晋东县党史纪念馆”里介绍说:当年太行区晋东抗日民主政府,之所以迁往我们柳泉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条件。一是村庄地理环境好,树多草深、隐蔽性强。加上又是通往中原地区的必经之道,便于党和军队的联络。二是我们柳泉村政治基础好,村里400口人中就有70人参加了共产党的抗日队伍,其中20人壮烈牺牲为国捐躯。三是村里人抗日情绪高涨,男儿扛枪上战场,妇女在村做军鞋送军粮,人人抗敌美名扬。

早在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柳泉村就有热血青年王聪孩、王德经二人参加了牺盟会。

1939年“十二月事变”后,村里的优秀青年杨裴州、王东太毅然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直至两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3年日本鬼子侵占了柳泉附近的宫岭和浮山,村里青年杨士奇积极投奔八路军游击队,神出鬼没打鬼子、抓汉奸,鼓舞了当地老百姓的抗日信心!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决胜阶段,柳泉村一下子有24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386旅老二团,奔赴解放河南省沁阳的战场。这24名八路军战士分别是王世祥、王完根、王士信、王来庆(牺牲)、王国喜、段绪孩(牺牲)、王所庆、王河贵、王金、王五金、王河山、王堆山、成红、成换斗、毋违杰、李全太(牺牲)、李万金(牺牲)、成培发、成拴庆、李二肉、成春堆。

当年八路军在河南省清华县作战时,柳泉村又有青年报名参军。他们是:王世忠、王小德、段守华、王德崇、王德明、王风鸣、王瑞祥。胜利归来时,每人发给步枪一支。其中王士忠参加归来后,被分配到晋东县政府公安局工作。

当年10月在孟县的黄河口战役中,柳泉村的参战民兵是:王小德(王小德1949年随长江支队南下工作,离任前任福建省老干局安置处处长)、王培义、王培仁、李进录等12人,在两个月的作战中,村里民兵共缴获日军机枪一挺、步枪11支、手枪1支。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村里民兵王小德、王培义、王培仁、李留旦、李生发、成拴充、李保山、段来孩等13人随军参战一年零1个月,战果辉煌。

1947年,人民解放军攻打运城时,柳泉村民兵王小德、王培义、段来孩、李留旦等12人参战夺得机枪一挺。在解放战争中,村里参军的有王铁居、王来居、王果英、王来太、王富太、王德富、毋有壮、赵世杰、王建业、王秋孩、王培亮、李进武、李生贵、成拴充、成广发、王德全、李保山、王天光、李毛货、李生发。

柳泉村除了参军的青年外,还有的青年直接在地方参加了革命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村里的妇女也涌现出了“十大支前模范”,分别是:成肉孩、王小金、王瑞仙、王真荣、王生富、王弟孩、王发英、王海荣、牛荣和赵桂香。她们为八路军、解放军做军鞋、送军粮,搞宣传,支持丈夫参军入伍。

太行、太岳合并后,郑思远任晋城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建国后,郑思远任中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曾为中共八大代表。其妻子赵静后任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政策研究室顾问等职,曾在柳泉村参加过“土改”。当年赵静与郑思远结婚典礼就是在柳泉村中进行的。1987年,郑思远夫妇特地回到革命老区柳泉村看望当年的老同志。他建议修建烈士陵园。并为革命烈士立碑题词:“柳泉村为国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柳泉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郑老的指示,很快将烈士陵园修成,如今,青松翠柏中长眠着二十位革命英烈。

柳泉村村委李红兵主任说:柳泉村的革命历史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教育起了很大作用。在泽州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原晋东县政府办公地得到了很好的维修和保护,办公院内还陈设了不少革命文物和图片,2012年5月,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县委在这里举行了“晋东县党史纪念馆”的揭牌仪式,至此,添补了泽州县东部无党史教育基地的空白,为全县革命传统教育及红色旅游添加了一处亮丽的风景。纪念馆整个占地1900平方米,其中175平方米的展厅里一块块展板图文并茂,详细地记述晋城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和抗日战争时期晋东县党和人民英勇抗敌的光辉业绩。

岁月悠悠,改革开放后的柳泉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如今,晋焦高速公路、晋张公路从村外穿越而过,农民们的日子一天天红火火起来。在历届党支部、村委会的努力下,村里先后修起了漂亮的小学校和幼儿园,宽阔的操场上,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放眼四周,体育设施一应俱全。操场西边还建有“农民文化室”两层小楼,图书室、电脑室一应俱全。如今,柳泉村工农业产值达43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700元之多。该村曾先后荣获“泽州县小康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党支部”、“实施新的五个全覆盖标兵村”等光荣称号。昔日革命老区的柳泉村,现在正奔向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责编 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