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历史记着你 人民记着你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3-08-03 00:00作者: 班永吉来源:晋城党史网 ——观电视连续剧谈粟裕大将风采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湖南卫视播出了由著名军旅作家赵琪、张军安、许子宏编剧,贾钢导演、张军安制作的电视连续剧《粟裕大将》。本剧以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画卷形式,通过两大阵营在华东战场的决战过程,具体展现了军事家粟裕同志的战争实践和军事指挥艺术,以及华东我军指战员勇敢忠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作为党史战线的一兵,我想就电视剧谈一下粟裕大将。 电视剧《粟裕大将》从故事的展开,便以宏观而大气的画面撞击着观众的眼球,看者无不被摄人心魄的场面所震撼,同时也被创作者的历史胸怀和眼光所感动。电视剧的主创人员,对在人民解放军和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粟裕军事思想和战役指挥艺术,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并且发扬光大,这也是党史和军史上的一件极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1946年春,中国大地上抗日战争胜利带来的晴朗天空已经乌云密布,虽美国人出面调停,但国共和平谈判已经危机四伏。为了顾全大局,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还是接受了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的邀请,亲自赴徐州参加军调会。当蒋介石悍然撕毁和平协议背信弃义对中原我军打响第一枪时,粟裕又在毛主席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率部转战华东,逐鹿中原,指挥了很多出色的战役,创造了不少辉煌战绩。1946年7月至8月,他坚定沉着,从容不迫,指挥了苏中战役,以3万余人迎击国民党军12万人之众,七战七捷,歼敌5.3万余人。中央军委将此作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范例,通报全军。1946年10月15日中央军委电示华东方面,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从此粟裕挑起了华东战区的指挥重担。1947年1月,他部署与指挥了鲁南战役,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5.3万余人,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装备,取得了同机械化部队作战的经验,为组建特种兵纵队创造了条件。接着,又在莱芜战役中歼敌5.6万余人。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他一反专拣弱敌打的常规,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出其不意地把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从重兵集团里割裂开来全歼,击毙不可一世的中将师长张灵甫,震动了国民党统帅部。 通常作为一个战区的指挥员,因其所处的位置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局限性,但粟裕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全局眼光,尤其是对中央做出的决策提不同的建议时,他敢于“斗胆直陈”。苏中战役之前,他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提出推迟外线出击的建议;豫东战役之前,他又向中央提出推迟渡江、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的建议;以及济南战役结束之时,提出发起淮海战役的建议等,都得到了毛主席党中央的重视和采纳,并被战争进程证明是正确的。粟裕曾经说过他当时提建议时的心情:既担心自己的看法有局限性,会干扰统帅部的决心,又觉得作为一个战役指挥员,应当从战争的全局考虑利弊得失,对上级提出负责的建议,因此大胆地向中央报告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粟裕同志提出这些重大建议的前提是因为他一贯关注战略全局,善于把战略全局与本地区、本部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并且以本地区、本部队的积极努力,去促进全局意图的实现。 对中央已经决策的战略行动提出不同意见,没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敢于对战争全局负责的大无畏勇气是做不到的。粟裕能做到,正说明他具备了这两点。剧中有这样一场戏:中央决定让粟裕渡江南进,粟持不同意见,他于4月28日向中央军委发了电报直陈了自己的看法,5月5日又奉命奔赴阜平城南庄向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位中央书记当面汇报,提出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暂不向江南出动,集中主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仗的建议。中央完全同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改变了分兵渡江南进的战略部署。剧中毛粟战略分歧的一场戏颇为出彩。粟裕的一句铿锵有力的话——如果坚持渡江南进,甚至会推迟全国胜利的到来。曾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不满,以至于产生临阵换帅的想法。但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毛泽东主席最终服从了真理。这是多年来影视剧再现领袖人物之间的心理矛盾冲突,带有突破性的生花妙笔实属难得可贵。 粟裕同志善于洞察战争全局,富有战略上的远见卓识。他总是把自己领导的局部同全局紧密结合起来,从全局上考虑利弊得失,从局部做出最大努力,促进全局发展。他胸怀博大,无私无畏,在关键时节敢于担当,向中央提出了不少战略性建议。这些重大的战略建议,有力地推动了华东和中原战局的发展,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体现了粟裕同志作为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三年解放战争,是粟裕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就战绩而言,他指挥的许多著名战役,已载人人民战争的光辉史册。在运筹谋略和作战指挥方面,他准确把握战争的内在规律,并把辩证法运用于作战指导,使他精心组织指挥的一系列大规模战役,斩获巨丰,尽打“神仙仗”。他特别注意把握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并以军事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革命胆略,多次向中央提出极富建设性的建议,使中央的战略方针更为完善正确。他的大兵团作战指挥艺术,在战争实践中得到了最好的施展和发挥,他的战役构想完全符合中央的战略意图,其决心建议就很快被中央所采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在给粟裕的文电中多以“所想正确”、“部署甚好”、“完全同意”、“甚好甚慰”等赞语,充分肯定了粟裕战役指挥的正确性,也反映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对粟裕的高度信任和重托。 他把革命军事理论与战争和军事斗争实际相结合,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了知己知彼,善于判断,着眼全局,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而有创造性地实现战略意图;他总是把握枢纽,抓住重心,促使战局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他善于灵活用兵,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仗,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什么时候打仗,什么敌人好消灭就打什么敌人;他长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促使转折,加速战役进程,推动人民战争向更高水平发展。粟裕从不把原则当成教条,总是根据不同情况巧妙地运用,从不机械地对待上级指示,时常加以灵活地发挥。他出奇制胜的军事指挥艺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和运用。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而对待创造这些历史的人物,后人应当实事求是书写他们的历史。不尊重历史事实既是对自己民族文明的不尊重,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不尊重。一个健康的民族,总要有勇气面对历史。这也正是这部电视剧秉承的创作理念。 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写到:一个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生物之躯;一个有了伟大人物出现,却不知道尊重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奴隶之邦。 1955年9月27日,周恩来代表国务院把授予大将军衔命令状第一个授予粟裕,并代表毛泽东授予粟裕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共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的军衔问题,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参加了会议。在讨论到粟裕的军衔问题时,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给予粟裕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周恩来说:“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呢?”毛泽东听了后联想到一些人因嫌军衔低发牢骚时说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了肩上一颗星,硬是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毛泽东还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竞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周恩来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粟裕常说自己是“沧海一粟”。然而在浩瀚的沧海上能看见一粟,那么这“一粟”,也是闪耀光芒的“金米”(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粟裕曾化名金米)。 陈丕显在怀念粟裕的一篇文章中说:“历史是无情的又是多情的,她会很快地忘却一些人;也会永远记着一些人,粟裕同志是被历史记着、并且用金字刻在史册的人。” 电视剧中曾有这样一段剧情,毛泽东主席说:“我很欣赏粟裕的性格,他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为真理而斗争,他不怕误解,不怕委屈,不怕丢乌纱帽,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时下我们党和国家不正是需要有这样优秀品质的党员和将才吗! 电视连续剧《粟裕大将》,不论是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有一定的创新。现代战争题材的电视剧要以历史中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为创作依据,编剧赵琪、张军安、许子宏、导演贾钢、制作人张军安、主演郭广平,这些文化艺术家们按照创作规律,在尊重历史过程当中的重要史实的基础上,尊重这个历史中的人物的情感。剧中创造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形象塑造,虚实表现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粟裕的扮演者郭广平人物塑造情似神似十分成功。该剧与以往的主旋律战争影视作品相比让观众耳目一新,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大胆尝试,直面战争而不刻意煽情,尊重历史张驰有度,用中国革命的一段真实历史,再现了粟裕大将在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下,在中国革命解放事业中所做出的不朽的贡献。中国影视剧需要这样在尊重历史基础上的文化创作与发展,这也是对历史和人民的责任和贡献! 粟裕大将历史记着你,人民记着你!(责任编辑:韩玉芳) 上一篇邓小平在晋豫抗日根据地
下一篇朱德的三次阳城之行
文章分类:
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