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支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3-08-03 00:00作者:成茂林来源:晋城党史网

60年前的初春,当麦苗返青,菜花儿泛黄的时候,从太行、太岳老解放区走出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的使命是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随大军南下,进军福建,接管新生的人民政权。这支部队的名字叫“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60年后,我们在太行、太岳的连接部,太岳区委所在地——晋城市召开关于它的研讨会,我想至少可以说明这样几点:一、长江支队为解放福建、建设福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4000余名健儿是福建人们的好儿子;二、长江支队是太行太岳老区人民的骄傲,在共和国诞生60年的今天,老区人民怀念他们;三、长江支队的建制早已消失了,但长江支队的精神永存!这种可贵的精神是他们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我曾于2004年南下福建,寻访过这支英雄的部队,又长期从事党史研究工作,说起长江支队的精神,很容易使人想起这样几句话——

第一句话是:勇于牺牲。1948年底,淮海战役告捷,人民大军横扫千军如卷席,老区人民正沉浸在“分田分地真忙”的“土改”中,按说,饱经战争创伤的太行太岳人民该休生养息“孩子老婆热炕头”了。可是,他们惦记着长江以南国统区未解放的人们。他们唱的歌是:毛主席朱总司令,本来是南方人,打过长江到北方,把我们来解放,我们也要打过长法去,学习他们好榜样。当党中央一声令下时,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哪一个不是积极报名要去参加长江支队呢?晋城县委组织部长李虎生的小女儿李秀云,当时才18岁,还是太岳干校的学生,她怕母亲不同意自己南下,便偷偷隔过县委到太岳区党委报了名,可当时区里名额已满,女同志一般又不允许去,她着急了,就到处找人说情,最后,终于软磨硬缠挤进了这支队伍。这可是战争年代啊!谁又能保证今天的脑袋明天不会搬家呢?像李秀云这样的战士长江支队多得是。他们入闽后,为了老百姓的安宁幸福,剿匪反霸,不少人牺牲在了敌人的屠刀下。一个名叫吕学政的高平籍战士,入闽后在宁德县三都区当派出所长,1950年反动大刀会袭击派出所时,因寡不敌众,被刀匪残酷杀害。刀匪用刀砍死他后,还不解恨,又惨无人道地挑出了他的肠子。这样的事情在当时随时可能发生,但从没有把长江支队的战士们吓倒。他们在福建一干就是几十年,牺牲了的将永远地去了,活着的默默无闻,乐于奉献。像我见到的卫守战、王苏贵、王小德、胡洛余、郭秀珍、李玉贞等,都是这样的战士。多数将终老在这块土地上。这种为革命乐于奉献的牺牲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学习的!

第二句话是:艰苦奋斗。长江支队4000余名健儿入闽后,从区、县、地区到省,哪一级领导岗位上都有他们的战士。为了建设好福建,他们发扬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始终像战士一样,冲锋陷阵,小车不倒一直推。其中,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被福建省委树为学习的榜样。他1949年从太行区南下,把一生奉献给了到处是风沙的东山岛。他说:“不救民于苦难,共产党来干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几十年艰苦奋斗,几十年鞠躬尽瘁,一座绿色的丰碑在东山耸起。昔日当过乞丐的老农称他“大恩人”,被国民党抓了壮丁留下的蓬头赤足寡妇,含着泪叫他“谷书记”。不仅仅是谷文昌,从我市阳城县南下后来担任长乐县委书记的延国和,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飞沙走石的沙区治理成了铺翠展绿的百里林带,用仅仅59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绿色赞歌。老百姓给他塑了像,立了碑。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来自太行太岳。说到这里,人们很容易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故事中的太行、王屋二山大家都知道,主峰均在今天的晋城。

第三句话是:敢于胜利。从太行到武夷途经8省63县,翻中条,越太行,跨黄河,过长江,行程6000余里,这支部队靠信念,靠理想,勇往直前,敢于胜利。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年代,即便后来的改革开放时代,几十年风风雨雨,他们坚信自己的事业和追求,有谁又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呢?有谁又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呢?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甘人后,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干就干出个样子来,干就干出个“先进”“模范”来,从不服输。他们把老区人民这种精神带到了福建,他们奋勇向前的步伐和辉煌的业绩载入了革命史册。原国家领导人方毅这样褒奖他们:“功在八闽”;太行区党委书记陶鲁笳以两句诗对他们的一生作了准确评价:“风华正茂出两山,一生辉煌留八闽”;更可贵的是,福建人民已把他们创造的业绩铭刻在心中!

南下后曾任福安地委书记的吕居永老人说,总结长江支队要注意三点:一是组织观念。我们这批人就是党指到哪就打到哪,只要党说了,有困难也要上。当年南下时,谁还考虑过家,考虑过个人?二是群众观念。共产党的天下就是为了老百姓。一颗红心两条腿,一颗脑袋两片嘴,都是为群众长的,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恳恳办事,老老实实做人,是我们这代人的追求。三是人要有一点精神。人没精神就垮了。我们南下后,虽然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困难挫折,但理想信念始终没有垮掉,精神始终没有垮掉!

老人说得何其好啊!这是他数十年实践和思考的总结。人确实是需要一种精神的,这种精神建立在理想信念之上。长江支队的精神就是勇于牺牲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胜利的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太行太岳,以4000余名健儿的实践,发扬光大于八闽大地。她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子孙后代永远也不能丢掉的宝贵财富。

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晋城精神,是战争年代太行太岳精神的延伸和继续,也是长江支队精神的时代升华。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就会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地去夺取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作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研讨会上的发言)(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