峪北民兵英烈卢燯略传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7-11 15:47作者:刘高潮来源:晋城党史网

在革命老区阳城县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民兵英烈备受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敬仰,他就是峪北模范民兵连的英雄烈士——卢燯。


卢燯,男,1924年生于阳城县町店镇张沟村。自幼家境贫寒,有兄妹五人,卢燯排行第四,加上双亲全家共七口人,为了维持生活,卢燯只能在冬天农闲时到本村小学念书识字,秋头夏季就在家中帮大人干些零杂活。


卢燯同志15岁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在此期间,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并秘密向群众传播进步思想。后来由于日寇进攻,形势吃紧,进步活动受限制,反动坏道门活动猖獗,卢燯离开村庄到了横河,参加了“战斗剧团。”他经常随剧团慰问演出,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和我党政策,教育鼓动人民群众积极抗日。


1939年底,十二月事变爆发了,在一片腥风血雨,白色恐怖之中,革命活动暂时处于低潮,许多共产党员,革命干部积极分子均转入地下,卢燯同志又回到张沟进行隐蔽斗争。


1940年,上级党组织派共产党员徐毅同志到阳城芦苇河以北一带,开展党的地下活动,从此,党的组织,进步势力,又像雨后春笋,冲破各种艰难险阻,纷纷开展活动。在党的领导下,以卢燯等同志为首的张沟抗日游击小组成立了。当时,游击小组成员只有十来个人,使用武器也只不过是些长矛大刀之类,卢燯同志紧紧依靠党,依靠群众,对游击小组成员进行铁的纪律教育。经常组织大家站岗放哨传送情报,游击小组以后又逐渐发展壮大,到1942年底,43年初春之际,人数已发展到五六十人,步枪,土枪也有十来支,这时不再称游击小组,而改为民兵了。


当时蒿峪以北的桃坪,张沟一带统称为峪北村,卢燯同志是峪北村里的武委会主任,卢燯经常带领民兵一面打游击和日寇进行斗争,一面采用各种手段和当地反动坏道门进行斗争。


1943年夏天,以姬德锁,蔡天成为首的当地天仙妙道,顶神弄鬼愚弄百姓,横行乡里,破坏抗日,威胁,恫吓,残害抗日干部和群众,激起了群众的愤恨。芦零,胡锡江等同志义愤填膺,带领数百名民兵群众一拥而起,配合县独立营和十七团一个营,东至润城大夫街,西至城关东进村,北至沁水五里庙,一举将妙道巢窝佛庙岭,东岭庙,东进庙,土地庙,五里庙,用大火焚毁,并打死打伤几十个道徒和妙道头子。从此,使当地妙道得以瓦解。


同年10月,县城敌人调集五百余人到峪北一带抢粮,当敌人进入我方地域时,卢燯和民兵首先放过了敌人的大部队,然后,在卢燯的指挥下,民兵们一跃而起,截住敌人的尾部,一顿猛打,并把十多个敌人关进了一个土窑子里,当敌人返回营救时,民兵迅速撤离,在卢燯同志的指挥下,转移七个山头,并在运动中打死敌人三名,打伤十几名,缴获了一部分枪支弹药。


1944年8月10日,敌130余人,于拂晓偷袭峪北,首战大岭头,武委会主任卢燯同志得知后,立即和马国端等同志带领民兵采用正攻侧击之方法,牵制敌人注意力,然后派民兵刘安长,马小拽等人混入敌人占领地,埋设地雷,打手掷弹,敌人遭我正面反攻,两面夹击,加之腹心开花大爆炸,晕了头,迷了向,夹起尾巴,仓皇逃命。民兵取得了这次反偷袭的胜利。可是敌人不甘心失败,于9月2日,纠集200多人,再次偷袭峪北,这一次,又被卢燯带领的民兵和前来支援的县独立营打退,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在同日寇的斗争中,卢燯同志还经常带领民兵,利用漆黑的夜晚,从八甲口到东坡头,把敌人的军用电话线统统割掉,断绝敌人的联系。


经过几年的对敌斗争锻炼,卢燯同志带领的峪北民兵愈战愈勇,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狠狠打击了敌人,保卫了人民,被上级誉为“峪北模范民兵连。”


1944年,卢燯同志还先后担任阳北一区武委会军事干事,武委会主任职务。同年12月,卢燯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工作一贯表现积极,认真负责,富于创造性,在他的苦心钻研下,发明了土小炮,被人称为“卢燯小炮”,他还经常带领民兵袭入敌占区打击敌伪。阳城解放前夕,他常带领民兵对城内敌伪进行宣传喊话。阳城解放时,他带领区村民兵冲锋陷阵,为阳城解放立下了功劳。


阳城解放后,卢燯同志担任五区武委会主任,并先后五次远征参战,历任野战民兵连长,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战斗中,他常以革命故事,英模人物事迹鼓动参战民兵的情绪,平时则以活生生的事实做引子,教育民兵,教育群众,多次荣获“模范干部”的光荣称号。


1947年在稷山参战时,一天,敌人的飞机在空中侦察,不时飞向低空进行扫射,卢燯同志急忙下令让全体民兵隐蔽,然后,他独自一人抱起一门自制的小炮爬上山顶,对着俯冲下来的敌机,轰、轰、轰放了几炮,吓得敌人拉起机头,在空中转了一圈,慌忙逃走。由于敌人弄不清我地面情况,也不敢再向我进犯。事后,民兵们都竖起大拇指夸赞他胆子大,智谋高,并风趣地说


“卢燯小炮呱呱叫,吓得敌机逃跑了。”


1948年4月1日,奉上级命令,由王毓秀任营长,芦零任教导员,带领一个营(四个连)野战民兵奔赴豫西开辟新区。部队到达黄水以后,受黄水军分区之命,由王毓秀带领三个连继续南下洛阳,开辟新区,帮助建立政权,保卫夏收夏屯。另一个连由卢燯带领,编入野战第十七连,配合新安民兵到黄水以北的郭梁寨剿匪。


郭梁寨是土匪的一个聚焦点,也是黄枪会的一个会窝。他们互相勾结,散布反动谣言,鱼肉乡民,残害革命干部。正规部队和当地民兵曾几次围攻,均未能取胜,民兵还把机枪也给丢了,后来部队调往洛阳执行新的任务,以致土匪活动更加猖獗。4月17日,阳城民兵接受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以后,迅速派出侦查人员前往侦查。据营部侦查员吕荣同志报告:郭梁山上有一大寨,名叫郭梁寨,该处山高坡陡,易守难攻,寨里驻有土匪百余,黄枪会200余人,纯系训练有素的精干分子,是一伙玩命之徒。


为了慎重起见,卢燯同志一面布置民兵做好出击准备,一面请示黄水军分区给予大力支援。根据黄水军分区的指示,阳城民兵将作为主力,并配以新安民兵一千余人前往助威,4月18日,芦零同志回到民兵驻地以后,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了敌人的情况和我方反攻准备情况,鼓励民兵发扬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争取人人立功,给敌人以狠狠的打击。


4月19日上午8时,民兵受命出发。11时,民兵占领了郭梁寨前面一座无名小高地,这时,前来助威的新安民兵也陆续赶来,未等我方拉开战线,寨子里的土匪就首先开了枪,我民兵接火以后,一直打到下午四点多钟,此时枪声逐渐停了下来。


不多时,就见光着上身的黄枪会员手拿长矛,砍刀向我阵地直逼过来,百余名土匪也尾随在后,与此同时,卢燯同志迅速调配兵力。第一道,在无名小高的左右两侧架起两挺机枪。名曰:迎头痛击。第二道精选出二十多名神射手一字排开。名曰:神机妙算。第三道,将我剩余民兵连同新安民兵一起,在我前沿后侧层层摆开。名曰:众志成城。


接近17时,敌人已冲到我前沿约三百米处,我民兵仍安守不动,敌以为我被其吓得不敢动手,竟直冲而来,待距我约200米时,卢燯同志大喊一声:“打!”我两挺机枪呱呱呱地叫了起来,走在最前面的黄枪会头目当即被我打死,顿时,前面的敌人便乱作一团,后面的纷纷逃窜,卢燯同志一声令下“冲啊!”民兵们呼喊着像飞似的,向敌人追去,吓得敌人丢弃枪支,四散逃命。在追击中,民兵们又打伤敌人8名,活捉1人,得长枪11支,短枪1支,骡马各1匹。并一举夺回了被敌人盘踞多年的郭梁寨,受到了新安民兵群众的称赞和黄水军分区的表扬,并奖给阳城民兵炸弹五百余颗。


郭梁寨战斗以后,又兵分三路,一路由三排长郭德兴同志带领,到柳泉五树一带开展工作,一路由二排长董福堂带领驻防岩坡头,保卫区公所,另一个排连同营部的部分同志由卢燯同志带领,到宜阳以北一带开展工作,驻扎于石陵镇,刚到达驻地,卢燯同志就带领民兵积极帮助当地新建政权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实行合理负担,开仓济贫,逐使许多大户借粮于饥民,受到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拥护,也使得当地一些土匪妙道枪会惧怕三分。


由于工作进展顺利,致使主要负责人和部分民兵产生了轻敌麻痹思想,忘了自己是身处于情况复杂,事故多变,群众基础还不够十分稳固的一个新开辟区,以至于当地一些坏人勾结土匪500余人,黄枪会1000多人,乘机于6月23日凌晨5点将民兵驻地及当地区公所层层包围。在突围战斗中,卢燯同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用短枪打死黄枪会员一人,并鼓舞部下说:“你们下决心拼吧!不要顾我!”民兵们在卢燯同志的精神鼓舞下,奋不顾身,勇猛冲杀,毙敌30十余人,伤敌数10人,但终因敌众我寡,惟30余人突围脱险,卢燯等12名同志惨遭杀害。


12名烈士芳名,简历略写于后:

刘国珍,峪北人,1915年生,1938年入党,曾任村长,野战民兵连指导员等职。

陈宗德,峪沟人,1920年生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武委会主任。

郭觐义,增沟人,1914年生,1946六年入党。

刘随和,刘村人,1923年6月生,1948年参加革命,任野战民兵营司号员。

刘虎润,刘村人,1923年生。

王仓善,峪北人,1932年生。

郑常住,蒿峪人,1918年生。

董随富,峪沟人,1915年生,曾任民兵分队长。

凌小驴,增村人,1915年生。

王小东,增村人,1921年生。

白铁毛,大宁村人,1621年生。

武鸿兴,南次营村人,1921年生,任野战民兵医生。


(作者为晋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退休干部)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