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大宁村基层治理提升经验探秘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4-17 09:39作者:吴军社来源:晋城党史网

阳城县町店镇大宁村党支部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中,巧用“小积分”,党建放光芒;织密一张网,服务送上门;奏响和谐曲 ,高扬新风尚。使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油然而生。


巧用“小积分” 党建放光芒


去年来,党支部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契机,探索制定了 “3135+运用”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即三类对象、一个原则,三个动态管理、五步评定+积分运用,使“小积分”撬动大治理;一是针对干部作风散漫、能力较低、执行力较差的现象,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入手,把党员积分纳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管理,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管理思想教育、素质培养、能力提升,着力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独立工作能力、应对变化能力和创新开拓能力,使干部队伍成为一个团结进取的整体;二是健全完善制度,强化阵地建设,以积分超市为激励平台,带领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先后开辟了红色文化展览室、芦河文化室、企业文化室、乡愁记忆室,兴建了民主法治一条街、拥军爱属一条街、清廉村居公园,使村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极大提升。三是运用积分动态管理增强服务效果。通过自我评价、小组打分、民主测评、支部审定等方式,激励更多的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投身“红色乡村 善治大宁”美丽愿景,实现了党建工作“两不愁三保障”:即召开党员会议不愁、组织党员活动不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保障、落实基层党建制度有保障、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有保障。达到了公益事业抢着干、志愿活动争着干、网格服务比着干、为民办事赛着干的良好预期。


2022年,积分管理“广纳民意微心愿、帮困解难微服务、动态管理微积分、表彰评定微激励、身边典型微榜样、爱我大宁微点子”的“六微”举措受到山西省委组织部表扬推广。


织密一张网   服务送上门


大宁村分布在7个自然庄,驻地企业多,外出务工人员多,铁路、公路便捷,村民接收信息渠道多,对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力度要求更高,


在建立网格化管理中,一是突出一个“密”字实现全覆盖。党支部按照党员现状和村情民情,采取 “一网一组”“一个网格一名党员”的管理方式,将全村划分为73个红色网格责任田,建立完善了由“党支部书记负总责+9个党建责任组+87名党建网格员”的三级网格体系,实现了网格“密”布全村。同时,在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率先在全县成立了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将引领型、创新型、关爱型职能融入党小组管理,组织党员卡口义务值守3600余(人)次,为集体节约资金30余万元;二是突出一个“实”字接地气。明确政治引领、党员管理、收集民意、志愿服务、经济发展五项工作职责,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志愿服务点,完善了16项村民代办事项,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思路,各项工作由支部研究部署、网格组引导实施、村干部率先带头,网格员协助承办,实现了多元驱动的治理格局。三是追求一个“强”字聚人气。去年发展新党员2名,培养后备干部 5 人,建立了31人的本乡本土大学生信息库,组织57名党员干部开展党的理论知识“擂台赛”,挖掘举办了吴氏太极拳女子方阵大赛,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事项36条,完成 22 条,剩余部分纳入清单化管理。四是瞄准一个“细”字求实效。党员干部下沉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副网格长、两名专兼职网格员、若干名网格志愿者。推行“网格治理+先锋引领”,建立网格化结对帮扶机制,对36个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实行了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帮扶,对 28 个80岁以上老人实行包保服务,不定时看望,时刻体现党的温暖。五是强化一个“快”字贴民心。建立了8个 “微信联动”互动平台,只要村民“点单”,保证第一时间有人“接单”,推动基层党建与便民服务无缝对接。全村联合126名党员志愿者、妇联、青年志愿者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13次,组织义务劳动30余次,义务投工1000余个,仅此,为集体节约资金10余万元;营造了“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教育有深度”的氛围,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零距离”。


奏响和谐曲   高扬新风尚


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过程中,该村党支部着力引导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做文明和谐的领头羊。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宣传主题,以“一约四会”为抓手,墙体漫画300余幅,安装永久性浮雕3座,墙面喷漆万余平方米;利用网格化、广播喇叭等输送各类信息近千条;志愿宣传二十大精神进校园、入厂矿、到家户200余(人)次。平安工程升级上档。建成了集大数据、云记录、多功能的平安大宁一体化指挥平台,物防、技防、人防手段一齐上,实现了森林防火和汛期防洪、冬季三防无事故。去年以来,累计解决群众反映的诉求和需求20余件,出台便民利民措施近10项,树立十星级文明户272户,先进个人 150 个,清廉文明户21户;同时,完善了“四议两公开”“三重一大”等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村级重大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保障党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为全面同时基层治理能力构筑了良好通道——继2020年跨入“全国文明村”之后,2022年底,又跨入全国 “民主法治示范村”。


(责任编辑:李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