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星陨落马头山——回眸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2-12-29 00:00作者:焦保红 潘保安来源:原创 壮怀激烈 1941年从夏到秋,位于太岳腹地的沁水县东、西峪村一带,笼罩着浓烈的肃杀之气。这里是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军驻地。军长乃抗日名将武士敏。 武士敏字勉之,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人。 高高的马头山忧郁地注视着这支兵员锐减其实已不成完全建制的部队,把它沉重的头颅垂下,发出沉重的叹息。它晓得,这支委员长不太喜欢的部队再也经不起任何一场恶仗了!抗战以来,这位武军长总是和委员长有时闹一点别扭,和共党、八路走得比较近乎。这使委员长非常恼火!于是,兵员、粮饷、装备一概不管,任其自生自灭,把个孩子扔去喂狼。 如斯情形,九十八军陷于凶险之境。 而一场灭顶之战不期而至。 本年5月7日,日军集结十万重兵,发起中条山会战。第三十三师团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第九十八军防地连续猛攻。武士敏指挥部队顽强抵抗七昼夜,使敌付出惨重代价却不能前进一步。当时,中条山国民党守军有26个师约25万人,除第三十八军、第九十六军等少数师旅外,其他部队的防线,竟在一天之内被日军突破,致九十八军陷入日军三个师团的夹击之中,被迫于14日放弃阵地,向北突围进入沁水县东部,与八路军陈赓部一道,继续与日军周旋于太岳山区。此后,日军情报机关获知武部连年苦战,兵员损失很大,遂派人劝降,均遭拒绝。9日,日军重兵进攻太岳区八路军,同时继续对九十八军进行“谋略活动”,企图使之投降或“中立”。但武士敏以民族大义为重,率部死缠烂打,配合八路军东杀西伐,挫敌无数。日军恼羞成怒,转兵围攻九十八军,决心一举歼灭。危急关头,陈赓轻骑前往九十八军防地,劝武避敌锋锐,跳出包围圈,并答应派兵接应。武士敏感谢八路军在生死关头肝胆相照,但考虑自己的部队不惯游击战,因此仍率部正面迎敌。这时,日军派人再次招降,武勃然大怒:“我是一个军人,应当死在战场上!”遂将来人扣押,率部与日军展开决战。27日,日军第三十六、第四十一两师团以数倍兵力包围九十八军。武亲率将士,与敌殊死血战。为争夺东、西峪四周高地,将士们反复拼斗冲杀,阵地几易其手,伤亡极为惨重。29日,有利地形均陷敌手,武率余部向东突围,占领该区主峰马头山,继续抵抗。从午至晚,武士敏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四十九岁。 一代名将陨落。 九十八军全军覆没。 顿时,太岳垂泪,沁河泣血。
浩气长存 消息传来,大地同悲。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召开追悼大会,发布通令: 本报太行讯:某某某军军长武士敏将军,于上月二十九日,在长子前线壮烈殉国,噩耗传来,全区军民同予悼念。边区政府以武将军生前团结抗战功在祖国,此次英勇殉国,极应表扬追悼,以励国人。兹经边区政府委员二次谈话会决定:通令所属各级政府,广泛宣传,发扬武将军坚持团结抗战之精神。并函请边区临参会共同商讨,于日内会同各界举行全区追悼大会,唁问武将军家属。同时筹建纪念塔,并拟武将军殉难地东、西峪、端氏一带,改为士敏县籍资纪念,以垂不朽。 八路军高级将领朱德等纷纷致电追悼,左权将军致挽联: 尽忠于民族国家,努力求团结进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几? 坚持在敌后抗战,英勇至杀身成仁,感悟将略数年,知己情深。 《新华日报》华北版分别发表消息和社论,指出武士敏将军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始终与八路军精诚团结,并肩作战,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而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
生平与经历 武士敏一八九二年出生于一个小商人的家庭。自幼喜好习武,常以杀敌报国自勉,他立志读书深造,投笔从戎,救国救民。一九○八年,武士敏考入宣化官立中学堂,在中学里,他参加了反对沙俄策划外蒙独立的“征蒙先锋队”。后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校期间,他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同盟会,不久就放弃学业,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洪流。 武士敏青年时代,是个有思想、有见识、有胆略、立志献身民主革命的热血青年。一九一五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引起全国革命力量的反对,武士敏积极参加反袁活动,仗义疏财,四处奔走,营救被捕的反袁人士郭宗道,并同其一起投身声势浩大的讨袁护国运动。 一九一七年,武士敏到陕西参加了反对北洋走狗陈树藩的靖国军,结识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胡景翼及杨虎城将军,并接受他们的委托,到广东革命根据地谒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见他年轻有为,聪慧好学,大加赞赏,并赠银元助他出国深造,学习军事。 一九二四年,国民军发动“首都政变”,武士敏毅然推迟留学,参加国民军起义工作。他受命联络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部,到处奔走接洽。起义成功后,胡景翼请他出任河南省政府警察厅长,被婉言谢绝。武士敏不为名利所动,不顾北洋直系军阀的侦缉追捕,耗尽家资,奔走于绥远、察哈尔一带,组织各地的流散革命部队,在保定成立了国民军第三军骑兵第一中队。从此,他置身戎马生涯,转战直、鲁、豫,与北洋军阀多次激战,功劳卓著。 一九二五年国民军分攻直、鲁,武士敏出兵沧州,截断津浦路,有力地配合国民军攻取天津,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献身精神。 一九二六年,国民军受挫,武士敏响应冯玉祥将军的号召,同共产党人南汉宸、刘仲华等人一同赴苏联学习考察。 一九二七年,武士敏从苏联回国后,就任杨虎城属下第一师第二旅旅长。 一九三〇年任第七十一师第二一一旅旅长。后改任第四十二师第一二四旅旅长兼潼关警备司令。 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武士敏深受杨虎城将军的影响,思想倾向进步,抵制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共产党的罪恶行径和排挤杂牌军、消灭异己的做法。 九一八事变以后,武士敏任陕军第一六九师师长,他积极帮助张、杨救国义举,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做了许多工作,对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武士敏立即请缨北上,率一六九师出陕西,渡黄河,开赴山西、河北抗日前线。当时,正值山西东线战局吃紧,武士敏立即率部奔向石家庄和娘子关前线。一九三七年十月十八日,与日军西进主力在娘子关附近展开激战,武将军指挥全师浴血奋战,与来增援的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二九师并肩战斗,先后在正太路沿线坦村、黄崖底、广阳坡等地,打了多次伏击战,重创日军,俘获甚多,然后安全突围转进。 武士敏治军严明,严格训练部队,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共患难,每战必身先士卒,颇得士兵的爱戴。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八日,太原陷落,国民党中央军和晋绥军沿同蒲路、平汉路大举南撤。武士敏坚决反对恐日思想,率部与八路军、决死队、国民党骑四师王奇峰部、四川军队李家钰部坚持山西抗战,与敌人周旋于太行、太岳山区,多次与日军激战,屡挫敌锋,立下了赫赫战功。 一九三八年四月,日军主力部队三万余人九路围攻我太行根据地。武士敏坚决听从第十八集团军朱德司令与彭德怀副司令的指挥,率领一六九师与八路军密切协作,共御外侮,坚守子洪口要塞,同进犯的日军第一○九师团血战数昼夜,杀得日军尸横遍野。 一九三九年六月,日军再次集结第一○九师团和独立第九旅团主力,从平遥县豹凸山侧面,袭击武部第一六九师,形势异常险恶。第一六九师面临三面环攻,武士敏临危不乱,集中全师火力于七月四日秘密转移到沁源县天神山。第二天凌晨,凶恶的日军刚抵天神山脚下,武将军一声令下,全师大炮、机枪猛烈开火,把日军压制在马家峪沟湾,打得敌人狼狈不堪。尔后,日军架炮组织反击,但武军占据有利地形,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迫使日军后撤。天神山大捷后,武将军以战功晋升第九十八军军长,率部继续转战在中条山区。
与共产党精诚合作 1933年春,日寇入侵热河。武随师长冯钦哉率部出关抗日,5月与日军大战于长城内外,《何梅协定》签字后又回防陕西大荔。这期间,武一直反对南京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时有公开的反蒋言论,并积极襄助张、杨二将军联共逼蒋抗日的爱国义举。当时,中共在西安设有几个秘密交通站,武负责与其中一个联络,为红军输送枪支弹药。1936年冬,武请准入南京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西安事变发生时,曾被南京方面作为杨虎城的人质扣押。返陕后,积极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团结抗日而努力。1937年2月,冯钦哉完全脱离杨虎城系统,被国民政府编为第二十七路军,下辖第四十二、第一六九两个师,武升任为第一六九师师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武率全师开赴华北前线。太原失守后,山西守军争相南逃,武部开入祁县,继续坚持抗战。后与八路军精诚合作,于1938年4月和1939年7月,先后粉碎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九路围攻和三面合击,以战功升任第九十八军军长授中将,隶属第二战区卫立煌总司令的第十四集团军,移防中条山。时值日军进攻晋南,已突破守军第二道防线。武闻报即率部兼程赶赴战场,全力投入反击,鏖战三昼夜,日军伤亡过半,不支溃退,中条山战局转危为安。 一九三九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密令其部队消灭山西新军,还派人拉拢武士敏夹击,被武将军义正辞严拒绝,表示坚决与八路军合作,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共同抗日,不把日寇赶出中国绝不罢休。 一九三九年下半年,国民党内投降妥协空气转浓,朱怀冰等部撤离了艰苦的山西战区,而武士敏坚守阵地,在官兵中宣称“抗日高于一切,坚持抗战到底”!一九四○年二月,朱德、彭德怀正副司令在沁县召开国共两党东路军将领会议,共商团结抗日大计。武士敏出席会议并在会后说:“我当了几十年兵,真正懂得为国报效是在小东岭会上听了彭副指挥的教诲后才认识的。从此,我懂得怎样做一个真正的军人。”
历史不会忘记 时间过去半个世纪,人民依然不忘武士敏的丰功伟绩。 一九七五年,寻找武士敏墓葬和遗骸的工作展开。在长治市委主持下,历经数月,费尽周折,终于在蛋糕厂附近将武士敏骸骨完整起出。 一九八四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为武士敏建陵竖碑。是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武士敏遗骨安葬仪式在长治市太行太岳烈士陵园隆重举行。来自中央、山西省、长治市有关部门领导和上党老区各界人士六百余人,以及武士敏将军的子女、亲属在肃穆高大陵寝前,共悼先烈,山西省省长王森浩致悼词。是晚,沁水县剧团献演八场现代戏《武士敏》,武氏子属泣不成声。 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曾与武士敏一起战斗过的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追怀武士敏将军。文中写道:“在几十年的斗争中,他始终不避艰难,模范地实践了国共两党的团结与合作,分享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赢得的北伐战争胜利的喜悦,经受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严酷考验,并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实践他‘为国报效’宏图大愿的一生。武士敏将军是我们党的忠实朋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那勇往直前的革命意志,顾全大局的崇高品德,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的。”〔责任编辑:崔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