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公园英雄梦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3-31 08:40作者:尚建朝来源:晋城党史网

站在文景苑小区26楼的阳台上,眼下的英雄路黑亮宽敞,绿树森然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这一切都给了我无穷的感慨和无尽的畅想。


英雄公园.jpg


2022年清明节前,晋城市的英雄公园如期开放了。英雄公园占地111.6亩,由晋城市烈士陵园和英雄广场组成。烈士陵园主体建筑不变,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只是对部分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英雄广场位于景西路与中原西街交叉口,通过广场上的小游园和景观廊道,可以进入烈士陵园后门。改扩建后的英雄路西起景西路,在烈士陵园的牌坊下向北拐了个弯后,直通文昌西街。


1969年,为纪念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晋城县政府在距离县城两公里远的尧头村墩岭山巅上修建了烈士陵园。1985年晋城县改市后,市委市政府在1989年9月16日,作出了在原址上扩建晋城市烈士陵园的决定,1991年完成了改扩建工程,并请原中顾委常委胡乔木同志题写了园名,原国务院副秘书长郑思远同志题写了陈列厅名。2012年,按照市委部署对陈列厅进行了重新布展,将陈列厅改名为烈士纪念馆,并聘请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了馆名。


晋城市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6400平方米,烈士纪念建筑物面积2243平方米。烈士陵园坐南朝北,随形就势,由坡底至入园牌坊处铺砌了100阶青石台阶。拾级而上,经过6个大小不等的歇步平台,就走到了这座四柱三间不出头石牌坊底下,胡乔木同志的题字便尽收眼中。牌坊高18米,宽14米,红瓦飞檐,浑朴静穆。再登上一级级宽阔的台阶,走进电动门里的广场上,映入眼帘的便是耸立在陵园里的晋城革命烈士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建造于1989年9月16日,是陵园中的标志性建筑。纪念碑通高27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分外雄伟壮观。纪念碑的台基分为两层,每边各有12个台阶。上层平台面积280平方米,四周围有汉白玉围栏。纪念碑底座高6.5米,下部的四面分别镶嵌着《燎原星火》《太岳丰碑》《血染土岭》和《走向胜利》的汉白玉浮雕。每一幅浮雕画面宽为8.3米,高为2.7米,面积约22平方米,生动地刻画了晋城军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壮烈场景与豪迈精神。


革命烈士纪念碑巍峨高耸,其碑身四面分别镌刻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死难烈士万岁”“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永远是中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金光闪闪的大字或龙飞凤舞、铁画银钩,或力透千钧、古朴凝重,它们在用真挚怀念和亲切勉励的方式告诫着后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四周,松柏环绕,鲜花怒放,气氛庄严,促人敬慕。


纪念碑后的南面即陵园南部,是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馆。陵园的东部为工作区,分布着办公场所、影壁铜雕、小桥湖山;西部则是烈士纪念碑区。


晋城作为革命老区,热血的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无论在风雨如磐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都是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杰出榜样,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为了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弘扬英雄们的丰功伟绩,2013年清明节,晋城市委市政府在烈士陵园树立了“晋城烈士纪念碑”。


晋城烈士纪念碑的设计样式是以一本翻开书页的书为主体,由主碑、竖碑和卧碑联合成群,选用黑色大理石砌筑而成。纪念碑竖立在长74米、宽14米的平台上,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包围拱卫。主碑高6米,宽3米,上面刻有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晋城烈士纪念碑”7个金色大字。主碑两边各自竖立着30米长、4.3米高的竖碑;平台上还建有6通卧碑,刻字面积计约816平方米,上面详细地镌刻着11634名晋城籍革命烈士的英名和简介,记录着每一位烈士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浓缩了晋城近一个世纪的革命风云,再现了晋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身先士卒的带领下,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


我仔细地审视着一个个伟大而亲切的名字。自己故乡的村庄和邻近的村庄都有为国捐躯的人,他们为守护家国而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不朽。我和松柏的影子映照在晶莹光洁的大理石上,庆幸自己在身边找到了光辉的榜样,重新坚定了为实现梦想而撸袖苦干的信念和理想。


距离纪念碑不远的一片空地上,安放着23具革命烈士的遗骨。黑色精巧的墓碑或平卧着,或竖立着,环绕在它们四周的侧柏青翠欲滴,枝叶间缀满了灰白色的像星星一样的小颗粒,犹如一颗颗晶莹的泪珠。柏香在空气里浮动,让人不自觉地平添一种自发的庄重感、无言的追慕心和热切的见贤思齐之情。侧柏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英烈们的爱护与崇敬。


景仰致敬过烈士纪念碑,我走进了烈士纪念馆。纪念馆面积1280平方米,由主厅和东西厅组成。大厅里陈展着近百名革命烈士的遗物和事迹,与几组栩栩如生的紫铜雕像相互辉映,把缅怀者引入了那个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儿童团员们在山林间手执钢刀、红缨枪和手榴弹,怒目仇视着远方;英勇的红军、八路军将士在战旗的指引和冲锋号的鼓舞下,视死如归地冲向敌阵;紧握钢枪手扶伤员的战士们同仇敌忾,他们的眼睛里蕴含着怒火和希望。


1926年5月,晋城第一个党组织诞生了。自此以后,革命的火种燃遍了晋城的每一个角落。晋城儿女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时期,前赴后继,血战太行,抛骨异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新中国建立后,在朝鲜战场上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笑傲沙场、视死如归,共和国的旗帜上灿烂着他们血染的风采。


现在,我在烈士纪念馆里用深情的目光和沉痛的心情向革命先辈们行着注目礼,诫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以告慰先烈们的在天英灵,盼望那些有名的和无名的晋城籍优秀儿女们能魂归故里,看一看他们用鲜血浸润过的黄土地,如今早已旧貌换新颜,赢得世人赞。


烈士纪念馆旁边的东南角有一个后门,从那儿出来欣赏着小路两旁的月季、紫薇等鲜艳的花朵,可以来到英雄广场上。但我却是从纪念馆的东南角拐向了烈士陵园东面的办公区,想先欣赏一下这儿的美景,再走向英雄公园。


园中的一块大影壁十分引人注目,上面镌刻着朱德总司令的《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朱总司令策马扬鞭行进在太行山上,身旁的青松翠柏挺拔苍劲,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身下的战马扬蹄嘶鸣,领袖的风度气定神闲,轻描淡写之间,一幅老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素描便雄姿英发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影壁背面,刻着几行赞赏太行精神的遒劲大字:“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大字的背景或远景是红日初升,彩云绚烂,松柏苍翠,山花怒放。影壁前的土地上花树正茂,银杏苍然。


东部园中分布着众多的烈士铜像和景观石。其中刻着“壮志凌云”和“浩气长存”的两块巨石夺人眼目,那是因为赭红色的厚重石头颇似凝血,它们矗立在影壁后面的袖珍小湖东面和南面,好像要和参观者倾诉一段壮烈的往事。烈士的铜雕散布在陵园里,有五六座。


周玉麟(1906--1930),泽州县巴公人,他腋下夹书,意气风发地凝视着远方,坚定的眼神目光炯炯,好像已经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他是晋城籍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5年入党,随后被选为省委委员,共青团省委书记,在晋南传达会议精神时,被叛徒出卖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他坚贞不屈,1930年英勇就义。车元路(1929--1952),泽州大阳陡坡村人,1948年入党,在运城攻坚战中被授予“钢铁勇士”的称号;1950年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光荣称号;1951年和杨根思等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一起赴朝作战时任连长;1952年11月13日,在文登川战役中顽强作战,壮烈牺牲。还有25岁时就牺牲了的江涛等等英烈,为了革命理想的实现,他们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怎么能不让我们这些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后来人追缅和礼敬!


我眼前浮现出了泽州凤台人马骏的身影。他是回族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担任国民党山西省民政、教育厅厅长等职务,他每次回到晋城的时候,都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他组织的回民武装抗日义勇队所向披靡,曾一度令敌人闻风丧胆,后不幸被捕,但仍然无所畏惧地恪守着民族气节,宁死不屈。1945年6月2日,日军由晋城向长治撤退时,残忍地杀害马骏于押解途中……忠魂虽逝,英名永存!


历史并没有走远,一幕幕金戈铁马的画面还不时地在我脑海中呈现。


1938年6月底,344旅旅长徐海东、政治委员黄克诚率部于阳城芦苇河谷町店以北设伏,准备在此歼灭侵华日军第25师团。7月3日午时,敌人全部进入我军伏击圈内的黄崖、町店、义城等河谷地区。因为当时天气炎热,骄狂的日军便架起枪支下河去洗澡。徐海东旅长抓住战机一声令下,埋伏在河谷两岸的我军随即向敌人猛烈开火,河中的日军惊慌失措仓皇应战,我军战士如猛虎下山般冲进敌阵,取得了胜利。是夜,为防止敌人反扑,徐海东命令一个团继续在町店附近隐蔽待命。7月4日凌晨,数百名日寇果然渡过沁河意欲反扑,当敌人行进至黄堂、八里海附近时,我军又给了敌人猛烈打击,大获全胜。町店战役,共歼灭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50余辆,是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之后又一个伟大胜利,并由此留下了“徐海东町店巧布阵,芦苇河活捉日本鬼”的抗战传奇。


1938年4月26日,日军沿白晋公路进入丹朱岭高地时,八路军黄克诚政委率领 344旅和赵寿山率领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师,将1000余名日军截为数段,在长平之战的古战场上,共歼敌600余人,缴获重机枪2两挺、轻机枪5挺、步枪60枝,炸毁军车、马车200余辆,还有一批文件、弹药、被服、器材等等。


……


每年清明时节,市内各级领导、各界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都会来到烈士陵园扫墓和宣誓,缅怀凭吊革命先烈们,他们执着地要用这种形式,使英雄们的事迹广为流传,让更多的人牢记在心,自勉自励,勇往直前,鞠躬尽瘁,为国争光。


1991年1月,晋城市烈士陵园被市政府确立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5月,被晋城市委、市政府确立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6月,被晋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确立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2009年12月,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确立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太行苍苍,沁丹汤汤,英烈之风,山高水长。向英烈们致敬!


从烈士陵园东南角的后门出来,顺着花廊小道便能走到英雄广场上。宽敞明亮的英雄广场景观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三角枫、五角枫、大樱花、白玉兰、八棱海棠和山杏等等树木,都生长得郁郁苍苍,远近的草坪也修剪得整整齐齐,真好似一位亭亭玉立、淡妆浓抹的待嫁新娘,娇媚地微笑着迎接着前来热闹的宾朋。英雄公园广场两侧的景观大道上,有悠闲地对着视频练习舞蹈的大妈,她们对生活的热情始终热烈如火;有三五成群踢毽子的青年男女,他们要锻炼好身体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有打羽毛球的,球儿翻飞似敏捷的鸽子;有练习电声音乐伴奏和唱歌的几位男女,他们都有着一个明星梦……今天的天气也很配合人们愉快的心情,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微风轻拂着绿叶,清香在空气里弥漫,一切都显得分外和谐而美好。


公园里最抢眼的建筑是那座料石牌坊和四块浮雕,它们很好地体现着公园的主题。七八米高的石牌坊结构简单,系三间四柱冲天式,柱间有极简的三个明楼,中间的两根柱子上前后各镌刻着一副对联。首先看到的一副对联是“扬人间大义,立革命丰碑”;转到牌坊前面,看到另一副对联是“太行英烈名天下,天下太平慰太行”;它们共同的横批是“英雄公园”。


晋城是革命老区,是英雄辈出的革命摇篮,在我党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她不仅较早地建立了党组织,是华北敌后抗战主战场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兵源和物资供应基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晋城地区有10多万人参加了革命军队,牺牲了1.2万人,被追认为烈士的有3600余人之多。为了纪念伟大的晋城人民,新修建的英雄公园里特地用料石为那些胸怀革命理想,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老区人民雕刻了四组浮雕群像,它们分别是:“干部输出基地”“兵员补充基地”“解放战争前进阵地”和“后勤保障基地”。


“后勤保障基地”浮雕展示的内容是:解放区人民正在为前线将士赶做军鞋,纺织棉布、筹集粮食,民兵们正在边生产边练兵,战士们正在帮助老百姓种庄稼、做生活,很好地体现了一派军爱民、民拥军的和谐画面。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晋城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之一,各县区出人出钱出力,竭尽全力为前线提供充足物资供应,为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晋城抗战史》记载,在3年解放战争中,晋城各县累计为部队筹集粮食10亿多斤,织布1万余匹,做军鞋200余万双,支前民兵、民工达30多万人次,担架15000副,运粮牲畜1万余头。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在革命的英雄年代里,英雄的晋城人民背驮膀扛,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把战略物资送到战士们的手上,把伤病员安全地转运到后方,为新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做出了永载史册的卓绝贡献。


“兵员补充基地”浮雕展示的内容是:为了支援前线,晋城解放区掀起了参军参战热潮,各级党组织召开征兵动员大会,敲锣打鼓欢送新兵进军营,到处呈现出的是一幅幅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感人情景。据统计,解放战争中晋城出现了4次参军高潮,有数万名青壮年走进了军营。各个革命历程中,共计有11668名晋城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献出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向英雄的晋城儿女们致敬!


“解放战争前进阵地”浮雕反映的内容是,部队将士学习、休整、练兵,誓师和奔赴战场的情况。历史永远铭记,我们不会忘记:晋城儿女打上党、战运城、渡黄河、挺进豫陕鄂、横扫云贵川的丰功伟绩。


“干部输出基地”浮雕呈现的内容是,全县干部群众欢送晋城南下子弟开赴新解放区开展工作的情况。1946年至1949年4月期间,晋城各县先后抽调4000余名优秀干部,发扬太行太岳精神,北上东三省,西进豫西、南下福建、湖南、云南……接管政权、剿匪反霸、实施土改,为保卫新中国的胜利果实,贡献了他们全部的心血。


每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无不是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每一段雄伟壮丽的史诗篇章,无不是革命英雄主义的赓续和传承!


望着浮雕上身先士卒的干部、踊跃参军的子弟、勇往直前的部队、群情激昂的人民,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兵民是胜利之本”光辉论断的伟大,更深深地加强了对“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句话的理解。正是军民鱼水情深的密切关系,使我们的党和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也富起来了,现在正万众一心地向着强起来的目标稳步迈进。


我目睹了城市与农村、科技与民生的迈进过程。小而言之,我的父辈都是农村人,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超前的胆识,帮助我实现了城市梦,并且更换了大房子,有力地增强了全家憧憬未来的绮丽梦想。总而言之,我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相继获得,全域旅游、高铁时代、康养生活的赫然来临,更为晋城这座英雄城市铆足了后劲,使晋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富裕文明与自由和谐的宏伟梦想,能更快地融入到碧海长天中祥凤凌空,鼓动铁羽,扶摇直上。大而言之,我们的国家北斗组网、神舟往返、祝融探火、一带一路、扶贫攻坚、战“疫”前行,实施了太多流芳百世的英雄壮举,东方巨龙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意志,谋划着振兴乡村,复兴民族的千秋伟业。点线面结合才更呈立体,小中大连网方更显详细。由此,我们怎么会不明白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怎么会不坚持踏实苦干勇出新的干劲,怎么会不坚定紧跟党走创辉煌的决心,用赤诚之心接过老一辈们代代薪火相传的接力棒,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划时代雄起伟梦吧!


我爱恋晋城这座令人欣喜、骄傲和崇敬的英雄城市,并祝愿她能飞速发展,不负韶华,以梦为马,做强做大!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