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名诗出太行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2-12-29 00:00作者:吉鲁奎来源:原创

虎踞龙盘的太行山,历经金戈铁马烽火硝烟的洗礼,留下了一代开国将帅叱咤风云的足迹,也留下了一首首镌刻在中华民族诗碑之上彪炳千秋、让后人无限追思与敬仰的诗词华章。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这首著名的抗战诗作七绝,正是出自“红军之父”朱德总司令之手。其诗昂扬向上,雄浑壮阔,犹如高山一样挺拔,宛如怒涛一样澎湃,激荡着时代的风雷,一派力拔山河秦雄汉风的大气象。

朱总是军人,也是诗人,有着统帅三军的大智大勇,也有诗词创作的才气。朱总在抗战期间创作的诗词有30多首,其中6首创作于太行山上。

那是1940年的春天,朱总指挥八路军取得了“反顽斗争”的重大胜利,但仍然面临着一个与国民党部队和平谈判的问题。朱总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在回延安途中,赴洛阳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谈判。4月25日,朱总和总部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康克清在国民党中央执委、高级参谋王葆贞陪同下,带着延安电影团的徐肖兵、吴本立等从武乡县王家峪驻地出发,经平顺到壶关郭家坨村,就国共双方在太南的“划界”问题进行磋商,并取得了一致意见。

两天后,朱总进驻陵川城北13华里的南坡村。翌日,驻陵的国民党二十七军军长范汉杰,率一部分文武官员和随从到城北10里的杨寨村,将朱总司令一行迎接入城,热情款待。朱总在陵川县城住了五天,会见了二十七军军长范汉杰等国民党上层官员,谈了统一战线共同抗战等事宜,还到崇安寺给国民党举办的五县党政训练班作了抗日救国的讲话。特别对“十二月事变”中我方人员与抗日群众被四十军等国民党军队逮捕一事,同二十七军进行了当面交涉,要求予以释放。并亲临监狱,对在押的人员公开说:“谁是共产党、八路军,马上站出来!”立即有王养民等十余名已经暴露身份的我方人员站出来,被朱总营救出狱,回到了我方。五天之后,朱总率部登程,国民党二十七军的党政官员进行了欢送。朱总离开陵川,经晋城、阳城、济源南下黄河到洛阳。当他路经八路军通向延安的“红色兵战线”阳城析城山顶时,遥望天际之下的黄河水,想起两年零三个月一起日夜战斗的太行人民,此时此地内心的激动难以平息,遂将蕴藉在胸的忧国忧民感怀而发“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5月5日,朱总抵达黄河北岸,伫马回首,这里是太行山的尽头,面对一泻千里滚滚南去的母亲河,抗战的使命、民族的责任与太行军民患难与共千秋大义的情怀涌上了心头。此情此景遂又作下“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当晚,夜宿济源刘坪村时挥毫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出太行》。

随后,5月9日朱总到了洛阳,经与卫立煌谈判达成协议,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太南退军”,打击了顽固派的反共气焰,进一步坚持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求同反顽”奠定了和平的局面。

古往今来,大多将帅对于亲身征战的沙场情有独钟,每当离去时,往往赋诗抒怀。朱总的《出太行》壮怀激烈,气壮山河,既有东坡的旷世,又有岳飞的报国,其诗充满着革命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之光,质朴且亲切,炽热而豪放。多年后一生戎马生涯,宽厚仁慈的朱总为在太行山所取得的胜利而感慨:“一靠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二靠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三靠太行山的人民群众。真舍不得,舍不得离开太行山!”

如今,重读朱总名诗《出太行》,倍感词铿锵、句旷达、字伟岸、境天成。正如毛泽东的题词:要学习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这首《出太行》,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八路军同仇敌忾,浴血太行的历史,而且真实地再现了老区太行太岳儿女热血铸中华、民族大义雄的历史和气节。(责任编辑:崔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