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党史研究服务转型跨越发展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2-12-29 00:00作者:冯建平来源:原创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中共党史的研究和学习宣传,毛泽东、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起草了党的两个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对党史工作作过重要指示。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出席了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并亲切接见与会代表,习近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还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也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全省党史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袁纯清书记告诫全省广大干部:不重视研究、宣传和运用自身历史经验的政党,不会是一个成熟的政党;缺乏历史视野、历史知识的领导干部,不会是一个成熟的领导干部;对党史缺乏浓厚感情和深刻认识的领导干部,也很难说是政治上坚定的干部。省委于年初出台了《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建立了党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我市历届市委对中共党史工作也非常重视,始终把党史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委今年在纪念建党90周年期间还召开了全市党史工作会议,对全市党史研究、教育、宣传作了专门研究部署。市委随后还将出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要整合党史研究资源,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开展党史工作的合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市的党史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不断迈上新台阶,推出了一批有水平、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和宣传成果,对扩大干部群众学习和了解党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借鉴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服务现实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与中央和省委要求和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先进兄弟地市相比,我市的党史工作也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党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党史方面的精品佳作还比较缺乏,研究深度不够;党史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泛,形式较为单调,手段较为陈旧;党史工作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需要加以改进。作为中共党史研究领域一支重要力量的中共党史学会,国家和省已经成立,我市广大党史工作者虽作为团体会员已经入会,但根据我市党史资源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况,和省委党史部门的要求,我市是需要单独成立中共党史学会的。这样既便于整合社会上党史研究资源,也有利于我市的党史工作。我相信,今天学会的成立,又有这么多老领导的大力支持,我市的党史研究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为此,我向晋城市中共党史学会暨太行太岳将帅研究会提三点希望,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要在挖掘和抢救地方党史及在太行太岳地区战斗生活过的将帅的资料上有新进展。

我们晋城是块英雄的土地,党史资源十分丰富。晋城是响应五四运动最早、建立中共地方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1925年,晋城就有了党的活动,1926年5月,建立了中共濩泽中学支部,1927年1月,成立了中共晋城地方执行委员会,是当时全省仅有的5个地执委之一,也是当时整个晋东南党的活动中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晋城党组织领导和策动了“陵川暴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声,对山西省当局乃至北方地区震动很大。抗日战争时期,晋城是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的腹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抗日的主战场之一。晋城儿女有十多万人参加八路军,直接走上了抗日前线,其中仅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近12000名。解放战争时期,晋城有30多万人次民兵民工参战支前,4000余名优秀干部北上南下支援全国解放战场,是人民解放军的前进阵地,是前方战场的兵源和后勤保障基地,是开辟新解放区重要的干部输出基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晋城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在煤电、冶金、机械、电力、军工等方面为国家的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在晋城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左权、杨尚昆、刘伯承、陈毅、徐向前、薄一波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和建树的丰功伟绩。初步统计,在建国初期授衔的将帅中,10大元帅中有5位,10位大将中有4位,以及上百位少将以上将帅曾长期在晋城战斗和生活过。根据最新普查,我市仅上报中央和省的革命遗址就多达308处。近年来,虽然我市在党史资料的征集和党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还存在征集深度不够、范围不广、征集的资料缺乏存放保护、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大量的党史资料还散落在民间和个人手中。晋城市中共党史学会和太行太岳将帅研究会成立后,要勇于承担起这个历史任务,把征集地方党史,特别是那些曾经在晋城生活战斗的共和国将帅们的历史资料作为基础性工程来对待,积极开展挖掘和抢救党史资料工作,为深入开发利用打好基础。

第二,要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地方党史及太行太岳将帅的英雄事迹上有新突破。

要在挖掘和抢救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全面反映党的发展过程、重大成就、基本经验,揭示历史的内在联系和要素规律,切实把党的历史和将帅奋斗史记载好、总结好、传承好。要广泛联络和团结全市中共党史、晋城地方党史、中国革命史学界广大专家、学者和教学、研究人员,以及有志于中共党史军史研究的各界人士,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交流范围,不断提高学术水平。要大力宣传党在晋城带领人民群众走过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宣传晋城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宣传老一辈革命家和将帅在晋城建树的丰功伟绩和当地涌现出的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宣传晋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通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力争改变过去“藏在深闺人不识”的状况,极大地提高晋城在全省和全国知名度,使晋城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

第三,要在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和将帅无私奉献精神,推进转型跨越发展上有新作为。

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太岳将帅们与太行太岳人民一道,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在太行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晋城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新的历史条件下,山西省委高瞻远瞩,吹响了转型跨越发展的进军号,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我市作为全省综改的先行示范区,确立了建成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有竞争实力、最富人文魅力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继续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将太行精神转化为推进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首先,要把“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太行精神体现到解放思想上。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有利于晋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晋城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有利于晋城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标准,敢于打破传统,只要符合晋城的实际情况、符合晋城人民的利益、符合增加晋城人民的幸福指数,就要敢于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先行试验,先行突破,先行发展。其次,要把“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作为“四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在工业新型化上,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在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在农业现代化上,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畜牧、蚕桑、蔬菜、中药材、干鲜果、小杂粮六大特色农业发展,制定“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规划,建设特色种植和养殖板块。在市域城镇化上,实施中小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的特色城镇化战略,形成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功能优势互补、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7%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在城乡生态化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以上。第三,要把太行精神转化为优化环境、招商引资的巨大动力。当前,在地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推进转型跨越发展,招商引资至关重要。只有继续发扬“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太行精神,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方方面面齐出动,才能打赢这场全民创环境、全员抓招商的新战役。第四,要继续弘扬“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打造一支干事创业、狠抓落实的干部队伍。当年,太行太岳将帅冲锋在前、吃苦在后的无私奉献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太行太岳军民英勇顽强的斗志和勇气。今天,面对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我们更需要弘扬太行精神,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善于攻关、敢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苦干、实干、加油干,为加快转型跨越步伐而不懈努力。希望晋城市中共党史学会暨太行太岳将帅研究会勇于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在大力开展中共党史,特别是晋城地方党史,以及革命战争年代,在太行太岳战斗生活过的将帅生平及其精神研究、宣传及教育方面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切实配合有关方面搞好资政育人,为我市的转型跨越发展带好头、服好务。〔责任编辑 崔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