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南抗战英模故事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8-20 15:34作者:郑天佑来源:晋城党史网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晋豫地委和中共晋豫三地委两次将阳城县分为阳南县和阳北县,分别建立了阳南阳北县委、县政府领导人民抗战。阳南县的辖区包括晋城至曲沃公路以南、沁河以西地区,也就是现在阳城县的横河、河北、蟒河、东冶、董封、次营等乡镇以山地为主的的广大地区。阳南阳北两县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阳南县作为晋豫边抗日根据的中心地区,经历的斗争艰苦惨烈,涌现的英模层出不穷。目前正值全市青少年暑假“游基地 学党史”活动火热开展之时。笔者特整理出《阳南抗战英模故事》,供青少年朋友学习党史之用。 “夜明珠”李银宝 先说“夜明珠”李银宝的故事。李银宝是匠阳南县匠礼村人,他带领匠礼民兵昼伏夜出,神出鬼没,用简单、简陋、简易的武器与日伪军战斗68次,次次获胜,无一失利。特别是他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距离敌人十里以外就能看出敌人的人员装备,100多米开外就能知道敌方埋设地雷的分布情况,又特别善于夜战,人送外号“夜明珠”。1943年农历腊月初一天夜里,李银宝带领民兵深入县城活动。他与民兵乘敌人的流动哨过后,搭成人梯,爬上20多米高的西城墙,贴标语,摸岗哨,夺枪支,然后打开西城门出走。后又在南关袭击了日军的运输队,乘着夜幕掩护到城下向伪军伪军喊话。日伪军多次深夜出发至匠礼想一举抓捕李银宝,次次遭到匠礼民兵的伏击。日军中队长岛田下令:悬赏360元金币,活捉“夜明珠”。当年腊月初十、十二晚上,伪警备队队长郭某两次带着百余人夜袭匠礼村,发誓要活捉“夜明珠”,结果被民兵打掉了下颚,狼狈逃回捡了一条小命。次年正月十五晚上,日伪军400余人合围匠礼三座庙岭,李银宝获悉后立即报告上级,阳南县委县政府动员方圆20里以内的联防民兵上万人驰援匠礼民兵。李银宝将计就计,利用夜幕掩护把敌人引入预设的地雷区,炸死日伪军14人。身为共产党员、区武委会主任的李银宝带领匠礼民兵火烧黄龙亩,两次围攻县城;率领野战民兵东征上党,西出晋南,南下豫北;先后受到徐向前、刘伯承二位首长的表扬。民兵英雄“夜明珠”李银宝的威名传遍了晋豫边区。 “爆炸大王”李土生 再说“爆炸大王”李土生的故事。李土生出生在固隆村一个农民家庭。1942年李土生刚担任民兵队长,就土打土闹办起了一个小小的“兵工厂”,制造榆木炮等简陋武器打击敌人。后来李土生经过苦心钻研,利用弹尾射簧引爆原理,在阳南县最早发明了地雷。当年腊月初七,得知敌人要到固隆抢劫,李土生带领民兵布下地雷阵,炸得敌人丢下抢来的几十匹土布和十几袋粮食仓皇逃命。第二年正月初七,日伪军出动更多的兵力气势汹汹直奔固隆,要“报仇雪恨”。李土生带领带领民兵在东坡岭、柱岭、鸡岭三处布雷设伏,敌人刚进村就雷声大作,只好绕道东南方向进村,又遭到地雷一顿“好生招待”。1943年3月,日伪军再次专门出发到固隆,杨言非活捉李土生不可。没想到土生带领民兵在道路、村口、街上、井口、门上、窗上、院里、水桶、衣柜等地,处处部下了“三层雷”,敌人到哪里哪里有地雷,动什么东西什么东西有地雷。李土生的地雷战术很快传遍了阳南县,传到了太岳、太行根据地。李土生发明的地雷阵势有散兵雷、三角雷、联络雷、梅花雷、蛛网雷、陷阱雷、游击雷、封锁雷、护哨雷、一条龙雷、大包围雷、开门大吉雷、群体欢迎雷。多数时候综合利用,敌人防不胜防。在反扫荡斗争中和围困县城战斗中,李土生的地雷阵使日伪军大吃苦头,以致谈雷色变。李土生在战火中光荣入党,先后获得“爆炸大王”“爆炸标兵”“爆炸英雄”等多项荣誉称号,多次出席区、县群英大会,根据地军民把他的事迹编入《十绣阳南英模榜》传唱。1949年李土生南下福建,开辟新区。 合作英雄陈世铭 接着说合作英雄陈世铭的故事。1943年,蝗旱灾害严重,日军扫荡频繁,难民大量涌入,阳南根据地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阳南县委领导李敏堂点将共产党员陈世铭带头在全县搞好互助合作,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土生土长的陈世铭从军需民用最急迫的粮食、穿衣、军火、日用品入手,组织生产合作,开办了煤窑、瓷窑、染坊等手工业作坊,让老百姓有活可干,首先解决无米之炊。然后发动群众扩大合作规模,将当地的硫磺、纺织、服装、造纸、印染、油坊、铁炉等行业集中起来,办起综合性的合作社。还从河南请来烧缸窑的师傅,用烧纸的水缸、饭碗、盆罐等换回粮食,逐步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陈世铭发动群众把阳南地区南乡台、郑家沟等地的磺窑在短短几个月整合为12个硫磺生产合作社,从业人员1354名,年产硫磺2140吨。为八路军的军工生产奠定了基础。陈世铭根据阳南县铁矿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把东冶一带办成了阳南根据地的炼铁基地。陈世铭发动群众办起了小型纺织厂20多个,东冶村纺织成绩最大,全村367个女劳力学会了纺织技艺。1944年,陈世铭的妻子王桂英成为纺织英雄,母亲陈茹茹成为支前模范,妹妹陈美英成为二区先进妇女工作者,阳南县政府授予陈世铭“模范家庭”光荣称号;他本人获得“模范干部”光荣称号,成为太岳区一等合作英雄;太岳区党委、行署为他家挂上了“克勤堪扬”光荣匾。陈世铭出席了晋冀豫边区劳动模范大会。 巾帼劳模李小俊 第四个请听巾帼劳模李小俊的故事。1943年春,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阳南县政府号召根据地群众大力开展生产自救。李小俊依托婆家所在地矿山村铁矿石丰富的有利条件,组织妇女运矿送往河南克井、狼谷河等铁炉上送矿,靠着一副肩膀两条腿,两个月后送矿5万余斤,姐妹们用挣来的脚钱买米度过了春荒。1944年李小俊妇女运矿队发展到30多名姐妹,妇女运矿队一时成了气候,带动了村里的男人们也成立了自己的运矿队,运矿度荒在周边村庄搞得红红火火。为了解决军需民用,阳南县政府扶持妇女防花织布,从外地购回棉花及时供应妇女防花织布。李小俊组织姐妹们成立了9个纺织互助组,仅1944年前半年,就织成土布1150多匹,赚下420多匹,换回小米1680多斗。这年夏天,李小俊被评为阳南县第二区的纺织模范,区政府奖励他400元冀钞和一包针,东西虽少,却是莫大的光荣。同年6月《新华日报》(太岳版)报道了李小俊的先进模范事迹,7月李小俊出席了阳南县群英大会,县长刘裕民亲自点名要她交流经验;10月李小俊光荣入党,12月又出席了阳南县第二次劳模大会,县政府奖励她一头大犍牛。李小俊的事迹被编进了《十绣阳南英模榜》,在阳南根据地广为传唱。 上官中有和他的互助组 接下去请听农村互助合作带头人上官忠有的故事。1943年春,上级党组织派人到阳南县岩山村帮助开展减租减息,住在上官忠有家里。在工作队同志的影响下,忠有觉悟提高很快,不久参加了党组织。上官忠有在工作队帮助下,最先成立了4户贫雇农组织起的第一个互助组,采用变工的办法,很快就完成了春耕下种。在他的带领下,岩山村组织起了50余个互助组,大家以户为单位,以耕牛为中心,以工换工,人畜变工,互助互种,等工变工,互不吃亏,解决了农户之间劳力、牲畜的余缺难题,保证了春播适时下种,互助组一手生产,一手抗日,生产抗日两不误。上官忠有劳动带头,干活卖力,他所在的互助组远近闻名。随后上官忠有又提出新的主意,动员周围村庄都来举办互助组,得到回龙、吉德、山泉等六村群众的支持响应,各村都成立了互助组,70余名妇女也加入了互助组。上官忠有办的的互助合在生产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性,粮食增产增收,群众非常满意,1944年全村互助组收获粮食4070.98石,比上年多出一半还多。1944年12月,上官忠有出席了太岳四专署英模大会,他带头举办互助组的事迹引起了强烈反响。第二年7月,阳南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座谈会,请上官中有介绍经验,上官忠有成为阳南根据地农村互助合作的模范带头人。解放后上官忠有被选为山西省劳动模范,后来成为董封信用社的负责人,时时保持着劳动农民热爱劳动、勤俭朴素的本色 东冶民兵尖刀班 说过了阳南抗战故事中的个体英模故事,我们再来认识东冶民兵尖刀班这个英雄群体。东冶民兵班经常活动在县城附近官道岭一带,专门切割敌人架设在县城与河头炮楼之间的电话线,破坏敌人构筑炮楼的计划。1943年秋天的一天,东冶民兵队长宋新正带领民兵和部分民工趁着夜色赶至官道岭隐蔽观察后,当即收拾了敌人的游动哨兵。借着月光看到还在修筑的炮楼周围围着铁丝网。经验丰富的宋新正发现铁丝网内外埋有地雷,随即派出民兵将7颗地雷全部排除。然后迅速组织民兵和民工仅用20分钟就将敌人修筑了半截的炮楼拆毁。尽管敌人白天强行驱赶民夫几度构筑炮楼,东冶民兵夜间出动神出鬼没拆除,终于使得敌人在此构筑炮楼护路护线的计划最后落空。东冶民兵尖刀班好似一把尖刀,屡屡出击,声名大振,威震阳南。队长宋新正于1945年出席了太岳区在世敏县郑庄村召开的群英大会,荣获“民兵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东冶民兵也荣获“东冶民兵尖刀班”的威名。解放战争中宋新正奉命带领民兵出击晋南;解放后担任东冶村的支部书记多年,为改变东冶山河面貌贡献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董封次营联防民兵生擒两个日本军官 最后讲董封次营联防民兵活捉日本军官的故事。1943年4月中旬,日军第36师团派遣一个大佐由临汾乘坐专机前往豫北,去安抚国民党军投敌军官孙殿英、庞炳勋。16日中午9时许,两架日军飞机由安阳返回,途径董封上空时,其中一架发生故障,迫降于董封河白渡沟口。正在山头放哨的民兵发现后,迅速向上汇报情况,四区联防民兵指挥部立即组织民兵准备活捉日军。日军大佐经检查发现飞机已经不能起飞,便引爆飞机,随带少许武器向驻在阳城的日军靠拢。董封村抗日村长燕开灿一面派人假装在路旁地理耕地以引诱敌人,一面用信号通知附近下地的联防民兵组织拦截;然后带人抄小路到日军的必经之路青崖岭设伏。两个日军向民兵买小锁打听去往县城的道路,又唯恐上当,就胁迫买小锁挎上他们带的机枪为其带路。买小锁将计就计,快到青崖岭时,将机枪摔下旁边的地楞底,迅速脱身进入民兵预伏阵地。日军大佐看到逃命无望,便想举刀自刎,机智的民兵们经过紧张激烈的战斗,终于将两个日军生擒。四区民兵联防指挥部迅速将两名日军押送驻在黑虎圪漏的太岳四分区司令部。董封次营民兵智禽日军军官的行动受到四分区司令部的赞扬,阳南县政府召开群众大会表彰了有功人员。生擒日军军官的战斗,表现出阳南民兵敢于直面凶恶的日本鬼子,同心协力智取敌酋的英勇无畏精神。 (责任编辑:韩玉芳)
文章分类:
凭栏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