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太行往事 情牵晋城大地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2-12-29 00:00作者:讲述人:王恩田      整理人:陈马利来源:原创

    十二月的晋城有些冷,时不时一袭寒风吹彻心骨,抑或一夜冰封万里皑皑。这个严冬似乎打消了许多人出门的欲望,却没能阻挡一位老人从北京千里迢迢赶来晋城大地。

    这位老人名叫王恩田,海军少将,原海军装备部订货部副部长,1925年出生,曾荣获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奖章等,参加过1953年国庆阅兵方阵。在2009年六十周年国庆阅兵中,这位为建立新中国立下功勋的老战士与其他十余位老兵站在游行彩车上,面向天安门城楼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致以庄严的军礼,代表无数革命英雄向人民致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在太行山区辗转十余年,对凤城大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次应邀参加在我市举行的晋城市中共党史学会暨太行太岳将帅研究会成立仪式。

    2011年12月19日下午,在金辇大酒店内,记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这位老将军王恩田。

    晋城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王恩田将军精神矍铄,聊起自己的军旅生涯,像个孩子似地兴奋不已,滔滔不绝。王恩田老人说,晋城就是他的第二故乡,看到现如今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王恩田出生在河南濮阳,十三四岁的时候就离家一路辗转来到太行山参加了八路军,1942年,跟随第二批“南进之队”来到晋城。“当时周希汉是司令,我是宣传队的队员。我们的旅部和团部就驻扎在十河,那时候佛头山上有一支日本小队、一支伪军中队。我们就和他们打游击战。”说起打鬼子的事,王恩田显得既激动又自豪。“我们贯彻的是毛主席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思想,和鬼子们周旋。打仗就跟做生意一样,赔本的买卖我们不干。”王恩田回忆,有一次他们团用600多人围住了日本鬼子,结果250个日本鬼子活捉了8个其余全被歼灭,而他们只伤亡了50人。“这就是赚钱的生意,刘老(伯承)鼓励我们多打这些仗。”王恩田笑着说。

    当老人得知记者是阳城人,王恩田便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厚厚的一本山西省地图集,翻到阳城那一页,记者发现在润城、横河这样的地名上都标有小红旗。王恩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当年他们部队驻扎过的地方,而他在那些地方都曾演过京剧,像《打渔杀家》、《黄鹤楼》这样的经典节目都演,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来看他们演出。表演结束后就动员当地的老百姓参军,当时有很多群众参加了八路军。

    晋城为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晋城为我国培养了很多战斗英雄,确实是为我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王恩田告诉记者,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有一位年仅22岁的特级战斗英雄,他的名字叫卫小堂,就出生在泽州县山河镇李河村横岭。“这位晋城小伙是闻名全国全军的著名战斗英雄。战争年代,他先后参加了上党、闻夏、强渡黄河、洛阳、淮海、渡江、滇南等著名战役,为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从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副师长而升任军副参谋。”王恩田接着说道,“还有一位14军某部参谋长的张秀明,也是泽州县的,还有1955年就授予少将军衔的阎捷三,也是泽州县南村镇的……”说起晋城的革命英雄,老人如数家珍,十分兴奋。

    “在抗日战争期间,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朱瑞同志在咱们晋城组建了华北军政干校,同样为我党培养了很多好党员、好干部。所以说晋城是个革命城也是个文化名城。”据王恩田讲,原国家劳动总局劳动力局局长,也是他的老朋友范离同志就是从这所学校走山来的杰出代表,此外还有张入梅、赵晓祥等一批军政领导干部。

    愿太行太岳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回忆完自己的戎马生涯和晋城老朋友后,谈到大行太岳革命精神,王恩田用叶剑英元帅赞陈赓大将的一首诗做了总结:“不计浮名不畏难,从无艰险落君前。平生嫉恶如仇寇,湖海元龙继祖先。”王恩田说:“不计浮名不畏难,鞠躬尽瘁,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一切正是太行太岳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王恩田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他来晋城为的是重温太行山区抗战的历史,和我们说说那段往事,是他的责任,同时也是他自己学习的机会。“愿太行太岳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最后老人用这样殷切的希望结束了采访。(责任编辑:崔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