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四渠喜看牡丹花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6-07 21:52作者:郑振虎来源:晋城党史网 偶翻相册,发现一帧用傻瓜数码相机拍的牡丹花照片。掩卷而思,30年前去北四渠村观看牡丹花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仿佛故事就发生在眼前…… 那是1989年的农历四月十三日,那天,天气晴好,风和日丽。我和几位同事,奉命到北四渠村下乡。见村里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人都向村东涌去。一打听,才知道他们都是到村东的古庙上去看牡丹花。于是,我们也加入看牡丹的人流,趁机去欣赏一下牡丹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北四渠村在县城南面,离县城约五公里晋陵公路边上。村东有一座古庙,名曰“祖师庙”,村里人习惯称东庙。该庙坐北朝南,一进四院,随地势由南向北,逐级而上。后院正殿石阶下东西两侧,各有一池正在开放着浓郁芬芳、香气迷人的鲜花。这就是人们奔走相告,争先恐后,争相观看的牡丹花。 据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这牡丹还是解放初期,从离村四、五华里远、被日本鬼子烧毁的高庙岭的庙里移植来的。多年来,多亏了这位热心肠老人的精心照料、管护,才得以成活、生长、发育。 两个花池大约一尺半见方。池中牡丹,花枝丛生,年年分枝,并且分枝分蘖从根部到颈端,层层增多。整个树型成蘑菇状,上宽底窄,高度大约1.7米左右,上树冠直径达一米之多。花朵开在枝条的顶端,每根枝条上少则两、三朵,多则七、八朵,绝大多数的花超出枝条被翠绿的叶片托着。远远望去,整个花丛就像一张绿毯上突然蹦出来诸多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的花朵。 红得像一团火似的牡丹,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洛阳红”吧?她是深紫红色的,大若碗口,形似馒头,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灿烂的笑脸,好像在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有的才展开五、六片花瓣,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不好意思把脸都露出来,只露了半个妩媚的小脸;有的歪着头,似乎在观看着如诗如画的风景;还有的才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的马上就要爆炸似的,真是千姿百态,楚楚动人。而每朵花又都好像是刚刚用清水洗过一样,一尘不染。是那样的清新,那样的鲜艳,特别惹人喜爱。 牡丹花不与桂花斗香,也不与玫瑰争美,可她的姿态真是艳丽。花瓣层层叠叠,排列井然有序,摸上去丝丝滑滑像刚出生的小宝宝的小脸蛋;花蕊的形状像一根根黄色的小棒;他们发出的阵阵清香,被微风一吹,牡丹花左右摇晃,招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在蜜蜂和蝴蝶的陪伴下,牡丹花抬起头并站直了身子,在明媚的春光下,她欢呼着,歌唱着,给大地添上一份蓬蓬生机的活力。她生长在百花齐放的春天,和其它花儿们争奇斗艳。之所以牡丹是我们的花中皇后,是因为它有勇于挑战的精神,才会赢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赞誉。 笔者出于好奇心,将花朵大致数了一遍,每池花朵200许。据村里人介绍,40年来,牡丹花有时开,有时不开,就是开,数量也不多。难怪近几天来看花的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庙里尽管没有专人管理,但花朵至今保存得十分完整。观花的人群中,不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大人小孩,从没有一个折枝摘花的;谁要用手去触摸一下,别人也会立刻善意地提醒你——轻点! 牡丹,花开无声,花落无息,鲜艳的花瓣落入泥土,或被人踩在脚下,都只会在悄悄中幻化为一缕清香,落绕在玷污她的人的周身。牡丹花开直至花落都不肯枯萎,任凭萧萧的风雨将她引以为豪的花冠打落。那藏在中间的花蕊也会在风中写出最后一首用香馥谱成的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瓣瓣的落红孕育着下一个花期。在这遐思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来年北四渠牡丹的盛景。 牡丹美,美得让人陶醉!于是我掏出相机,拍下这迷人的瞬间。 (责任编辑:韩玉芳)
文章分类:
党史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