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牺牲 自我奉献就是太行、太岳精神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2-12-29 00:00作者:讲述人:张明金     整理人:段素萍来源:原创

    讲述人档案

    张明金:刘伯承子女莅会代表,军事科学院正师职研究员,大校,军事科学院刘伯承课题组组长,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原主编。

    12月20日,晋城市中共党史学会暨太行太岳将帅研究会正式成立,作为革命老区的后代,记者走近刘伯承课题研究组组长、刘伯承元帅子女莅会代表张明金教授,希望通过他了解刘伯承元帅曾在这片热土上发生过的故事。

    “我是刘帅子女的代表。本来刘帅的长子刘太行是要来的,但明年是刘伯承元帅诞辰120年,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得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时间有冲突,只好委托我来了,并一再说虽然他人不能来,但对太行老区一直挂念在心。”刚一见面,张明金教授一番干脆利落的自报家门,颇有军人风范。

    一生挂念老区,给儿子取名叫太行

    他告诉记者,刘伯承一生低调严谨,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淡泊名利。对太行老区还是有很深的感情,这一点从刘伯承长子刘太行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

    1939年3月,刘伯承的长子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出生。出生时刘伯承不在妻子汪荣华身边,便给她写了封信,信里给儿子取名“太行”。“汪荣华觉得不好听,不大同意,为此刘伯承还专门给她解释:按照家谱,儿子是太字辈,又恰巧生在太行山,取名‘太行’合情合景。这才把这事定了下来。”张明金对记者说。

    刘太行出生后,由于母亲的身体不太好,奶水不足,就在当地给他找了个奶妈。“当时,老百姓要是给八路办事,被日本人知道了是要被杀头。这个奶妈冒着杀头的危险,把刘太行喂得白白胖胖。”后来这事不知怎么就被汉奸发现,逼得奶妈一家当地待不下去,只好远走他乡。

    “对太行老区的感情,刘太行也是无法割舍。”张明金说,2000年时,刘太行曾经通过媒体,希望找到这位奶妈。结果一下子来了四五位当事人或后人。事情的始末说得都和当时的情景差不多。这让刘太行为了难。经过调查,这些人都喂养过革命战士的后代。刘太行一拍大腿说:“她们都喂养过革命后代,她们都是我的奶妈——‘太行奶妈’。”

6个子女个个优秀,全部遵照父亲的指示选择“科技报国”。

    张明金告诉记者,刘伯承的6个子女没有人从商、从政,全部都是遵照父亲的指示选择“科技报国”,全部从军,个个优秀。长子刘太行、次女刘弥群都是哈尔滨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都曾担任过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一职,并且刘弥群还是我军空军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长女刘解先、三女刘雁翎都是我军非常优秀的医学专家;次子刘太蒙,曾任总参部参谋;三子刘太迟,任空军司令部装备部副部长。说到这里,张明金给记者讲了个小故事:刘伯承的大女儿刘解先小时候很有绘画天分,油画画得非常好,高考的时候很想报美术学院,后来问刘伯承意见时,刘伯承对她说:“与艺术家相比,国家更需要的是科技人才。如果要我帮你选择,我建议你还是选择当科学家吧。”后来在刘伯承的授意下刘解先报考了医学专业,最后成为我军非常优秀的医学专家。

    “刘帅一生严谨守时,定好的时间晚一秒钟都不行。”和所有成长在战火中的将帅子女一样,刘帅与子女也是长期分离,但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子女们的要求。有一次大家约好第二天早晨8点到公园游玩,结果其中一个孩子因换衣服晚了一小会儿,等他赶到门口的时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汽车绝尘而去。“刘帅子女全部继承了他严谨、守时的作风。在我看来,他们事业上取得的成功,主要是靠自己的奋斗,和‘刘伯承子女’这一称谓关系并不大。”

    太行精神就是自我牺牲、自我奉献

    “刘帅是晚清的秀才,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军阀混战,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川中名将”的美誉。他为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深感不安,放弃厚禄,最终走上革命道路。”张明金告诉记者刘伯承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他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朱德元帅曾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陈毅元帅留下过“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的名句。邓小平同志曾评价他是我党我军的大知识分子,大军事家。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造诣,在国内外屈指可数。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大贡献的。面对荣誉和功劳,他本人生前曾谦逊地说:“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点点成就,那是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所给我的。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因此,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做毛主席的小学生,为中国人民尽力。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抗日战争中,刘伯承任一二九师师长,与政委邓小平率部深入敌后,在太行山建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组织指挥了奇袭阳明堡、伏击神头岭、巧胜七亘村等战斗,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打破了敌人的十三路“围剿”。在抗战胜利前夕,他率部大举对日寇反击,歼灭五万余,收复县城五十九座。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他组织了上党战役,歼敌十三个师。随后又打了平汉战役,歼敌两个军,接着战陇海,下定陶,挥师南下,按毛泽东的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楔子。刘伯承与陈毅的华东野战军组织了淮海战役,一举歼敌五十五万多,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随后渡过长江,打下南京城,挥师向南,解放了华东和西南地区。

    全国解放之后,刘伯承辞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之职,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为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积极努力。刘伯承在军事学院任院长七年多,他常常亲自审定教材,参加演习,使军事学院的建制和课程设置逐步趋于完善。“然而,正当刘帅呕心沥血地为军事教育而工作时,遭受了不白之冤!”张明金介绍说,1958年夏天,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斗到了这位六十六岁的老元帅头上。七月的一天,高烧三十九度的刘帅被召回京,在怀仁堂千人大会上作检讨。此后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老元帅失去了战争胜利带来的愉快,经常缄默不语。

    “这十年的时间里,刘帅没有说过一句抱怨的话,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党的事。从参加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遭受不白之冤,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贯穿了刘帅的一生。”张明金介绍说,抗日战争时期晋城属太行、大岳腹地,是主要的战区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补给基地,朱德、徐向前、刘伯承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都在此战斗过,有很多历史可以挖掘,很多东西值得宣传。这次太行太岳将帅研究会成立是个非常好的事,应该有这样一个平台集中人力、集中专家,专门研究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让大家牢记历史。“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老百姓冒着杀头的危险,饿着肚子把有限的粮食都奉献了出来。解放战争中,不少太行子弟告别父母、兄弟、妻儿,背井离乡跟着刘帅转战大江南北。这种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在我看来就是太行太岳精神。”(责任编辑:崔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