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阳城县南下干部时心德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3-23 08:36作者:双喜 长仁 跃峰来源:晋城党史网 2020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时心德同志之子时宪以《艰难时期显品德》为题撰文说,他含泪看完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长江支队》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的父亲时心德就是“长江支队”中的一员! 时心德,1919年3月生,山西阳城县人,抗战时期参加革命,任江河抗日民主政府助理员,1946年任孤山行政村村长,1947年调任阳城三区教导员,后任五区区委书记。1949年3月参加“长江支队”南下福建,在长乐县和闽侯县任区委书记、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文革”期间,时心德身心遭受严重迫害和摧残,在左眼被打失明的情况下,仍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义无反顾地成功制止了一场严重武斗事件。被福建省委“解放”后,时心德任福州大学系党委书记,1979年病逝。 初露锋芒 1919年3月,时心德出生在阳城县东冶镇南寺沟村南辿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弟兄三人,他排行第三。幼时,家里生活衣不蔽体,食不饱腹,他给别人放牛度日,雇主只管吃不给工钱。 时心德从小深明大义,情系乡邻。1943年老家遭灾荒,他随老乡逃荒到沁水、翼城,在一个山村落脚后,深得当地老百姓信任,大家都推举他当了村副(副村长)。当时,他孤身一人,为了便于工作,村里给了他捐了被褥,让他住在大庙里。就这样,他一个逃荒的外乡人既当“官”又劳动,艰难度日。 灾荒过后,老家年成好转,乡亲们眷恋故土,惦念亲人,开始陆续返乡。可是,也有不少人遇上了麻烦。当初逃荒时为了活命,有的把闺女、媳妇卖给了当地人,有的在当地成了家,很难返回老家。为此,老乡们找到时心德,说他在那里熟人多,说话顶用,求他到沁水、翼城和当地政府替他们求情,让人家放他们回去。对此,时心德感同身受,千方百计地将那些闺女、媳妇们都救赎回了老家,大家都非常感谢他,称赞他是个大能人,大好人,大恩人。 投身革命 土改工作中,时心德思想进步,表现积极,把自己的人生与革命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担任孤山乡农会主任,有勇有谋,工作有方,领导穷苦人翻身闹革命,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分房产,把土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时心德不徇私情,爱憎分明。他有个舅舅是富农成分,时心德照样组织群众进行批斗,要求他舅舅把家产和田地交给政府,按政策分给贫下中农,但他舅舅就是不肯,他去家里说服动员,他舅舅拿起钩担棍棒就打,把他撵出大门外,他义正词严地说:你打我是家法,我斗你是国法,分你的田产是政策,你要再执迷不悟与党和政府对抗,绝不会有好下场!最终,他舅舅的田产在他公正无私的主持下,全部按照政策得到处置。 时心德对革命坚定不移,对工作认真负责,深得群众拥护,深受上级信任,二十来岁就担任江河抗日民主政府助理员,1946年任孤山行政村村长,1947年调任三区(台头)教导员(区党委书记),秋后又调任五区(刘村)区委书记。 1949年3月间,阳城县根据上级指示,动员和组织干部南下,支援“新区”建立革命政权,全县共有108名干部参加“长江支队”。组建“长江支队”工作中,时心德义不容辞,积极报名,受到县委、县政府热情赞扬,使他如愿成为“长江支队”的一员。3月9日,“长江支队”从阳城东关玉皇庙集中启程,在人民群众的夹道欢送中,胸戴大红花,斗志昂扬,长途跋涉,辗转8省56县市,历时100多天,行程6000余里,最终抵达福建省长乐县,从此也开始了新的人生。 英雄本色 到达长乐后,时心德服从组织安排,担任区委书记,马不停蹄地到岗到任,迅速摸清情况,立即开展工作,且工作有方,成绩突出。之后在闽侯县和长乐县任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把青春和热血抛洒在了八闽大地。令人遗憾的是,正当他年富力强大有可为之时,“文化大革命”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文革”开始后,身为长乐县委书记的时心德,自然就成了县里头号走资派,县城街上立时帖满了“打倒时心德”的大字报,在县大礼堂,他被迫双膝下跪,头戴高帽,脖子上挂着大牌子,无休止地接受批斗和游街。他13岁的儿子跟着农家的同学躲在礼堂后楼偷看,被造反派发现后,在同学的掩护下才幸运逃脱。晩上,造反派将时心德押送回家,还要在家门口喊一大会口号才肯散去,天天如此。 时宪清楚地记得,突然有一天半夜,大院外传来了枪声,还有人在推县人委的铁大门,发出刺耳的撞击声,稍后,邻居的一个县委副书记(当地人)找到时心德,神情紧张地不知说了些什么就走了,第二天早上,这位副书记的家己空无一人,只见副书记乡下的亲戚们神情紧张地把东西搬走了。 运动升级了!时心德被造反派轮流揪到各公社批斗,头上被打出好几个大包,肋下都是伤痕。好几天后,时心德才回家住了一睌,第二天又来了一拨造反派将他带走。时宪记得,那年八月盛夏的一天晩上,听同学说街上有一群带枪的造反派,刺刀上挑着用被单扯成的布条,高喊着他们抄了头号走资派的家,刀尖上飘着的布条正是时宪在南平时寄托在军队托儿所里盖的被单。跑回家后,时宪看到的是翻箱倒柜、连锅碗都不放过的一片狼藉,从此,时心德下落不明。 群众派性愈演愈烈,有一次农民进城声援被围攻的学生引发了武斗,造成有人被打死亡事件,即所谓的长乐农民进城事件,进一步激起了两派更为仇视的情绪,一场更大规模的武斗一触即发。那时双方都有武器,若要再开打就将是一场更多人伤亡的惨剧。面对严峻的形势,时心德不顾造反派给他列出的一百条“罪状”,毅然决然地同关在一起的两位县委副书记紧急商讨对策,他坚定地说“我们都还是县委常委、书记、副书记,还没收到免职令,见事不管就不是共产党人,拼了命也要阻止这起冲突啊!”达成共识后,时心德安排大家迅速分头行动,与当地的党员干部和乡村名人苦口婆心地做两派群众的思想工作,终于成功阻止了一起即将爆发的严重武斗事件。 不幸的是,县革委会成立后,时心德仍被关在“学习班”接受审查。在残酷的“审查”中,时心德遭到凶残的折磨和毒打,直至左眼被打失明。然而,还在“学习班”没完没了的“审查”中,时心德被福建省委解放,并任命他担任了福州大学系党委书记。 追思英灵 时心德,一位普通的“长江支队”成员,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革命老干部。时心德,1979年6月,长眠于他的第二故乡福建省长乐县。时心德,匆匆地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却给家乡人民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大力宣传、大多数人知晓“长江支队”也就近年来的事,宣传的也大都是他们牢记初心、为新中国革命和建设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壮举。其实,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南下后默默忍受的磨难,许多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时心德所到的长乐县城,坐落在靠近闽江入海口处,抬头就能望见山顶那块狮首造形的巨石。就是在这片热土上,时心德默默奉献了30多个春秋,从离开家到临终都没顾上回过一次老家。 刚到长乐,由于工作忙,又经常下乡,家里的许多琐事都得由老乡和县委的同志代劳。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连饭也吃不饱,他穿着打补丁的衣裤,同当地的老百姓很难分辨出来。有一天早上,他的儿子去上学,刚出县委大门,转角处一个大伯拽住了孩子的小手,递过来一块米糠煎饼,让孩子快吃,还说别让他爸爸知道了。原来,这位大伯就是被精简回家种田的县委食堂老炊事员。 担任县委书记,时心德夙夜在公,率先垂范。当地有个农民动情地说,时书记在大鹤海边种木麻黄的时候,被太阳晒得就完全像个渔民,根本分辨不出他是干部。 特别是“文革”期间,时心德不仅自己挨批挨斗,甚至挨打,受尽折磨,而且多次遭遇抄家,妻儿老小深受株连,家人们都过起了妻离子散的颠沛生活。那时,因生怕受到连累,已经没有人敢跟他的家人来往。可有一次,时宪正躲在小巷口同学家门前张望,突然有个戴斗笠的人拉住他手就要让他跟上走,时宪既不敢走也不敢不走,幸亏对面储蓄所同学的母亲给他使了个眼色,他才怯生生地跟那人走了。就这样,时宪穿着拖鞋短裤,坐在那人的自行车后座上来到福清和闽侯交界的地方,居然惊喜地见到了多时不知去向的父亲,还有邻居的两位副书记,还有好几位以前见过在县委大院里上班的人。这里有临时食堂,每人每天四毛钱一斤粮票。后来才知道,这两位副书记解放前都是地下党游击队的领导人,得知时心德被揪到这里批斗,就借机保护了起来。住在这里的,还有好几位是“长江支队”的人。 后来,造反派停发了时心德的工资,生活没了着落,经人通融后时心德才写借条向当地大队借谷子借钱(补发工资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归还),自己做饭。为了填饱肚子,时心德让儿子跟着农民家孩子一起上山割茅草以备烧饭,去捡拾农民不要的萝卜叶梗腌制酸菜,偶尔有村民来送莱,都被时心德谢绝了。就是在这样的境地,时心德还经常跟大家说,要革命生产两不误,咱们老百姓是要吃饭的! 时过境迁几十年,但人们对时心德的思念有增无减。值得欣慰的是,在山西老家,在整个中华大地上,“长江支队”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人心。可以相信,时心德老人的光辉人生,将与“长江支队”入闽的丰功伟绩一道,永载史册。 (责任编辑:韩玉芳)
文章分类:
长江支队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