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精神:弦歌未止薪火永传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2-20 10:26作者:杨珏 钟超 邓晖来源:光明日报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 1938年6月,当冼星海接过桂涛声写在烟盒上的歌词,他仿佛看到太行军民浴血奋战的身影,连夜将歌词《在太行山上》谱写成一首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的二部合唱曲。 巍巍太行绵延千里,西阻黄土高原流金飞沙,东偎华北平原坦荡沃土,北接漠北塞外广阔草原,南衔千里奔涌滔滔大河,宛如一条巨龙纵卧中国北方。 “雄浑壮太行,嘶马啸北风。”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挺进太行山,发动群众,创建敌后根据地。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太行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团结一心、前仆后继,与日寇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写下了辉煌篇章。太行精神作为一种民族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扬光大,历久弥新、历久弥强,愈发显示了其历史的长久性、范围的普遍性和现实的指导性。 1、忠于人民 初心热血为家国 1937年12月3日,左权将军在山西洪洞,给母亲写下一封家书:“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时刻,这封家书道出了军民万众一心,对抗外侮、保家卫国的决心。 1942年5月,为掩护机关突围,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率部出征,在突破敌人最后一道防线时不幸壮烈殉国,成为八路军在抗战期间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 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左权将军一样,怀抱崇高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成为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救亡图存的中流砥柱。 朱德总司令这首作于1939年冬的诗篇,“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今天读来,一股革命豪情依然涌上心头。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八路军晋绥军区指战员牺牲1.3万多人,晋察冀军区指战员牺牲7.1万多人,晋冀鲁豫的太行区和太岳区将士牺牲1.3万多人。 八路军也越战越强,到1940年7月,共作战1万余次,歼敌10万余人,收复县城150座,解放敌后人民4000万人。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由“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等组成的10个英模部队方队接受了祖国和人民检阅。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战场上,前面的战友倒下了,后面的同志又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所有的热血里都涌动着不变的初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在太行山的艰苦岁月里,共产党人凭着内心不变的坚守和纯粹的信念,铸成了钢铁般的精神和意志,最终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历史也一再表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望。 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建起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5亿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万亿元;社会生产力达到新水平:粮食总产量持续居世界第一;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高速铁路营运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5G终端连接数均居世界第一……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并将继续在《在太行山上》的雄浑歌声里,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2、联系群众 植根基层接地气 “入区拨来救难民粮:小米贰斗、玉交子贰斗、谷子陆斗。支孔家峧难民米壹斗、玉交子壹斗贰升、谷子贰斗九升;支柏官庄难民小米壹斗、玉交子捌升、谷子叁斗贰升。” 这是孔家峧村抗战文书中对八路军发放救济钱、粮的记录。位于长治市黎城县的孔家峧,曾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类似这样的票据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太行抗日根据地军队共节约物资折合小米141.4万余斤,全部用于救济根据地人民。 薄薄的单据写出的是浓浓军民情,宣示的是拳拳为民心。 从50多名党员到9100多万党员,中国共产党用百年时间,发展壮大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成长绝非偶然,数量背后是党磅礴的生命力,速度背后是民心所向。 时间回溯到1937年,八路军129师刚进太行山时,只有3个旅9000多人,经过8年的扎根发展,1945年踏上解放的征程时,已经发展成为30万浩荡大军。 山西黎城是个自古缺水的干石山区。1942年,八路军129师和边区政府只用4个多月,就在浊漳河两岸修起了两条水渠,可浇地四千余亩。通水那天,人民群众从四面八方奔向水渠,眼含热泪高呼“共产党万岁!” “从总司令、部队首长、地方干部到普通士兵,我们八路军和老百姓一道开荒种地、纺线织布,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抗战老兵、老党员、94岁的李金水回忆说。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为民情怀,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儿上战场…… “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先后5次进驻武乡,共驻扎536天。当时仅有约13.5万人的小县,9万余人参加了各种抗日团体。”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魏巍说。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整个武乡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时光荏苒,精神永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节日期间,全国各地大街小巷流光溢彩,喜气洋洋。趣味迎春、打卡闹春、驻足赏春、美食品春,太原蒙山景区开启红红火火的春节模式,邀请游客来景区过大年。 看着眼前欢乐祥和的景象,想起2020年那个不平凡的春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再一次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 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同病毒短兵相接,346支国家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全国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3、自强不息 改革创新善作为 1943年2月,山西平顺农民李顺达与6户村民在太行组建了全国最早的劳动生产小组,打破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封闭、零散的农业生产体制,孕育了社会主义生产体制的胚胎,开创了农村、农民、农业改革的先河。 1944年春,中共北方局经过认真研究,颁布《总部伙食单位生产节约方案》。这一方案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对“公私兼顾”经济政策的一次大胆尝试,是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具体运用于战争环境的一大创新。 抗战时期,太行军民创造性地开展了敌后根据地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为打击敌人、巩固根据地,最终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军事上,八路军与太行山区的地方党组织密切联系,因地制宜,开创了游击战、破击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新式战法,有力打击了敌人。 经济上,太行山区的革命根据地开展精兵简政、减租减息,以热火朝天的生产自救运动度过艰难时期。 政治上,党中央在太行山区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三三制”政权,创造“豆选”等新型民主形式,赢得了太行山区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在与天地争、与敌人斗的过程中,太行军民把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提升到了新境界。没有太行山地区革命斗争实践战略、策略上的创新,就没有太行山革命斗争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同样是在山西平顺西沟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在这里用一生见证着共和国的每一次进步。 这里曾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每次想起这句话,申纪兰都很生气:“旧社会呀,不把妇女当人。妇女只能到院里头,男人就高一步了,就能到县里头。你说这话能有道理吗?我就不服气。” 1951年,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申纪兰被选为副社长。当时社里劳动力短缺,社长李顺达鼓励申纪兰发动妇女下地劳动。 申纪兰组织妇女和男社员开展劳动竞赛,比撒肥、比锄苗,经过不懈努力,西沟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为我国制定按劳分配政策和法律作出了试验性的贡献,男女同工同酬正式写入宪法。 “把我变成了农民,把农民变成了‘我’”。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35年如一日用科技把荒山抛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用担当让贫穷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渐成现实。 1987年,作为当时亚洲最大最先进的露天煤矿,中煤平朔集团安太堡露天煤矿以“三年准备、两年建设”的“平朔速度”,创造了中国煤炭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使中国煤炭工业一步跨越了30年。 无论何时,太行儿女都始终保持着那份赤子之心,始终保持着红色基因里的创新激情。 在山西左权,村中许多屋顶被发电板覆盖,光伏项目发挥着扶贫“造血”功能,贫困户借“光”脱贫。 河北阜平搞起了现代农业,养殖合作社托起深度贫困村的致富梦……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多措并举,革命老区迎来小康梦圆。 当冬去春来,从飞机上俯瞰太行,群山的褶皱间绿意盎然。经过几十年绿化,当地干部群众克服了太行山脉“土易失、水易流”的脆弱生态环境,以林业科技创新驱动育苗造林,从黄土漫卷到绿意盎然,千里太行已成为华北平原的绿色屏障。 4、自力更生 坚韧不拔谱新篇 “朱总司令在太行,勤劳俭朴好榜样。白天同咱去劳动,晚上炕头拉家常。”至今,山西左权民歌《朱总司令在太行》依然在传唱。 太行根据地处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生活十分困难。“我们曾经几乎没有油吃,没有纸,战士没有衣和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 在这样的条件下,党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实行精兵简政,号召“自己动手,克服困难”,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依靠自己的双手战胜天灾人祸。 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给全体官兵提出“白天多干事,晚上少点灯”的要求,而且自己坚持“一张纸用四次”。政委邓小平办公室里就支着一台纺线车,有空时就带头纺线,穿的是自己动手缝制的颜色深一片浅一片的灰土布棉衣。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也一直是艰苦奋斗的模范,和战士们一样,每天吃着黑豆,喝着高粱糊糊,穿着打满补丁的土布灰军衣。 那时,太行山上处处呈现热火朝天开荒种地的场面,全体军民一道勒紧腰带,厉行节约,共渡难关。 为解决武器装备短缺问题,八路军自力更生办军工厂,仅在太行山深处的黄崖洞兵工厂,年产武器弹药就可装备16个团。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党的艰苦奋斗史。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河南林州(原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上“十年九旱”。1960年2月,太行山上的开山炮声,拉开了林州“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序幕。 没有工具自己制,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抬筐自己编,没有炸药自己造,粮食不够吃就采野菜、下漳河捞水草充饥,林州人民终于在1969年7月,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吃水难的历史。 太行山峡谷深邃,在头上壁立千仞、脚下万丈深渊的悬崖峭壁上,太行人民用血汗和双手,一锤一锤凿出7条通往外界的挂壁公路,被称为“太行天路”。 锡崖沟挂壁公路就是其中的一条,位于山西陵川境内。从1962年起,几代锡崖沟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历经30年时间在王莽岭绝壁上凿出了一条明明暗暗7.5公里长的公路。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上,更需要传承发扬。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发扬优良传统,抵制铺张浪费。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狠刹“会所中的歪风”,从遏制“车轮上的铺张”到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领域浪费现象明显减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正在成为社会新风尚。 时代变了,自力更生的传统没有变。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采样返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开放运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载人潜水艇“奋斗号”下潜突破万米,量子计算机“九章”成功研制。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天,我们重温太行精神,就是要从这段历史中总结经验、坚定信念、提升本领,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 (责任编辑:韩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