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烈士李应朝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8-29 09:50作者:张敏旗来源:晋城党史网

EB088CB4@9C9E2A5F.1AAD2961.jpg.jpg


就象照片所写,这就是李应朝,大名鼎鼎的李应朝,烈士李应朝!


望着照片久久凝视,他,一个目光炯炯的汉子!正直善


良的汉子!英勇无畏的汉子!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面前刚正不阿、英勇赴死!


打开手机或电脑,锲入“李应朝”名字搜索,可以看到如下内容:


“李应朝,祖籍河南密县。父辈逃荒到山西阳城落户,家境贫寒。幼年读过私塾,13岁后,夏秋事农耕,冬春当瓷窑工人。1937年开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村农会、工会、青救会。1939年春,领导硫磺工会,在安阳、漫上一带同顽固村长斗争,夺取村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后调五区、县青救会、工会工作。‘十二月事变’中,曾遭国民党顽县政府暗算。日军盘踞阳城后,转入地下工作,领导安阳铁厂冶炼工人,用消极怠工、转移停产等方式,抗拒日军对当地生铁、硫磺资源的掠夺。1942年6月,被日伪警备队抓捕,严刑审讯4个月,不屈服。同年10月被杀害于阳城县东河滩。为纪念他,当地政府后来将安阳铁厂改名为应朝铁厂。”


透过这几行文字,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李应朝:跟着父辈逃荒上山西落户,是从小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靠着读了几年私塾的知识,选择了投身抗日救亡,跟着共产党走!他不但是一个农家子弟,又是劳苦工人中的一分子,是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农民运、工人运动中的骨干分子。


我们再看有关他的资料介绍。他落户的安阳村,是一个具有千百年冶铁历史的村落,与安阳村相邻的后则腰村是一个有悠久冶陶历史的村落。附近还有一些村落进行一些小规模的硫磺生产。李应朝成长于冶铸与农耕相结合的生产生活环境,日出而作,日落不息,奔走劳作在一个个小小的作坊和贫瘠的土地之间。这些经历,除了达到养家糊口目的之外,也为他日后进行抗日地下斗争积累了大量人脉。


李应朝开始投身革命,不仅是骨子里反抗精神的萌生,而更是中国共产党以及领导下的牺盟会进步思想的指引和启发。


1937年他加入牺盟会,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动员民众抗日,推行“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合理负担政策,斗倒了安阳村恶霸地主王祖艮,建起了村农救会、青救会、工救会,9月县工会成立时,他被推举为副主席。


大义凛然,投身抗日,与苟且偷生,充当汉奸,恐怕是那个年代举不胜举的历史现象。


1940年5月日军盘踞阳城后,出于“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目的,大肆掠夺阳城的铁矿资源,强迫安阳村铁业社和县内其它不少冶铁工厂作坊办成了日伪铁业社。仅在安阳村就开了13张铁炉炼铁。而此时在阳城的地界上,国民党和晋绥军的部队都放弃原有部署,北逃南撤。县里由阎锡山委任的县长李英樵跑了,原先驻扎阳城的第三行署主任孙楚也跑了。国民党县政府、县党部的徐舜臣等几个要员纷纷投靠了日伪政权和伪新民会,当起了科长、会长、秘书,卑颜屈膝为侵略者卖命。


民族仇恨不共戴天。转入地下秘密工作的李应朝以工人身份为掩护,在日本侵略者眼皮底下,领导安阳铁炉工人采取消极怠工、软磨硬泡、制造故障、降低炉温停产等手段,组织工人与侵略者进行斗争。同时,为了解决工友们的生活困难,李应朝秘密组织工友们在日军和“把头”晚上松懈看守时用锅模子铸锅,然后悄悄变卖。


不仅仅与皇军对抗,竟还敢拿皇军的军用物资铸锅出售,这岂不是吃了豹子胆!李应朝他们的这样一些举动,成为日军和汉奸们暗中侦缉、时刻瞄准的对象。当地以焦锦炎为首的几个死心塌地的汉奸经过一番密谋,以李应朝是共党分子、工会头头、八路坐探,与皇军对抗为由,向日军“红部”报了告。


1942年6月,日军“红部”派伪警备三中队突袭北安阳村,对李应朝进行抓捕,带回县城。得意忘形的日军头子岛田寿山以及杨穰等对李应朝软硬兼施,但始终没得到他们想要的共产党、八路军的丁点消息。在关押三个多月后,一无所获的日军把李应朝押往刑场,李应朝从容就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涉及李应朝案件的几个汉奸及维持会会长杨穰、一科科长徐舜臣都被人民政府镇压,得到了汉奸应有的可悲下场。


为了纪念烈士,县委曾经把城关公社命名为应朝人民公社,李应朝从事地下活动的北安阳炼铁厂在1958年改建为县级企业时,以烈士名字命名为应朝铁厂,以为永久纪念。


文章即将结尾。需要指出的是,李应朝这位在阳城知名度很高的、深受阳城百姓敬仰的烈士,在1942年牺牲至2008年的65年中,都没有发现他的照片,不知道他的具体模样。2009年12月,我们在全县开展抗战损失调查中,收集到了李应朝烈士生前的珍贵照片,一睹了烈士的风采。


李应朝烈士精神永存!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