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原经济区”之晋城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2-12-08 00:00 (据山西新闻网 12月06日) 融入中原 分羹得靠能源优势 12月4日,听到晋城被纳入“中原经济区”的消息,在晋城做生意的陈先生喜形于色。掐指一算,今年55岁的他,从河南来到晋城打拼,已有30个年头。 而在晋城,像陈先生一样的河南籍人并不在少数。有的事业有成,当起了老板;有的仍然起早贪黑,维持着一家老小的开销。 晋城人的“河南情结” 虽说分属不同的省份,可30年前就从焦作来到晋城的陈先生,没几年,就在晋城成家立业。由于在晋城呆久了的缘故,在与人交谈时,陈先生话语间夹杂着明显的晋城方言。 目前,晋城的外来人口约11万,其中市区的外来人口接近5万,以山东、河北、安徽、福建及河南等省份为主,以河南籍居多。 晋城通往郑州的高速公路,也就149公里的路程,每隔半小时就有一辆大巴驶出省运晋城站,从市区向郑州方向开去。这样的发车频率,只有另一条客运线路能与之相提并论——晋城开往省城太原的大巴,但近300公里的路程,也需要4到5小时才能到达。而早8点从晋城前往郑州,最多3个小时可到达市中心。如驾驶小轿车,1小时40分钟即可到达。在晋城人看来,似乎没有了行政区划之分,自己去郑州,“就像是在自家周围转转。” 相形之下,2008年12月28日,晋济高速公路通车。这条3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竣工,对于晋豫两省来说,顺理成章。如今途经济源去洛阳观赏牡丹,用不了1小时。“去济源吃完午餐,一点都不耽误下午回去上班。” 在晋城,每逢红白喜事,搭台唱戏是首选。除上党梆子外,豫剧折子戏也必不可少。晋城当地盛行“倒插门”,而女子钟情的郎君多为河南女婿。晋城老城区的南大街、北大街等老街巷子里,河南烩面、少林客车随处可见。而晋城的煤炭、煤层气,则源源不断地运往河南焦作、济源、商丘,支撑着那里的诸多产业和千家万户。 “对接上海,融入中原” 与长治、运城相比,晋城离河南省郑州中原经济中心最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晋城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优势。 早在2007年,晋城市就与“中原经济区”成员城市频频接触。今年初,晋城市市长王清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努力把晋城建设成为晋冀豫三省接壤地带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生态旅游文化和休闲娱乐健康度假中心。紧接着,晋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对接上海,融入中原”的开放战略。 如果说,以往晋城与河南许多城市的合作,是仅仅围绕资源合作的话,如今的合作则涉及多方位、多领域。“必须坚定不移地融入大中原。”已成为晋城市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其实,晋城与河南的焦作早已开始共享旅游资源。阳城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张家胜说,在每年来皇城相府景区的游客中,河南人占的比例非常大。因此,在旅游方面,张家胜希望能与焦作云台山等著名景区加强合作。 晋城是山西连接中原的纽带。张家胜说,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晋城旅游实施“南下战略”、接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提供了保障。如果能在一两年之内把晋城—焦作—洛阳旅游金三角线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就有望跻身中原黄河旅游金干线。 瞄准“副中心城市”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幕已拉开,晋城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怎样积极融入‘大中原’,是摆在晋城面前的一道大课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晋城市发改委主任秦李芳说:“晋城处于两省交界地带,生态良好,气候适宜,交通便利。中原经济圈建立后,晋城的特殊位置,决定其将成为中原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 晋城与周边以中原城市群为主的城市相比,除郑州、洛阳水平较高外,晋城与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近,起点相同。“能源产业是晋城的优势,而汽车制造、粮食种植、高科技等则是河南省的强项。晋城与河南省的这些产业能有效结构互补,合作潜力巨大。”秦李芳分析认为。 “晋城要想在中原经济区内分得一杯羹,就必须进行较为完善和合理的产业分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咱的能源、气候和环境与中原地区比较拥有绝对优势。”晋城市发改委调产办主任靳宏伟举例说:“除煤炭资源外,我们还有煤层气、大颗粒尿素、铸造业、丝麻产业以及太行山上独有的农产品,这些都是晋城的传统优势项目。如果能将这些产业做大做强,每个产业都有研发中心或者集聚区,每个产业都能合力形成拳头,那么通过融入中原经济区这一良机,晋城转型跨越的成效将展现在眼前。同时,与之相关的产业链条也会越来越多,像我们现在正在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将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靳宏伟提出:“晋城应当营造的各项发展环境、提供的创业平台、产业集聚区的规模等优势都必须大于、好于、高于周边地市,持平都不行。只有这样,晋城的产业才能辐射周边地市,才能将周边地市资源吸引过来,为我所用,否则,晋城的人力、物力、财力将被中原经济区所‘吸’走,晋城的发展就会陷入被动。” 本报记者 李吉毅 ■晋城市简况 国土面积约9490平方公里,201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28.55万人,全市生产总值89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20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43元。 ■权威访谈 就晋城、运城、长治3市纳入“中原经济区”,记者专访省社科院副院长杨茂林—— 主动寻机,借力“大中原” 被纳入中原经济区后,晋豫合作将在哪些更广泛的领域有所突破,作为未来发展构架之一,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将如何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杨茂林博士。 山西晚报:国家在此时设立中原经济区的初衷和意义是什么? 杨茂林:中原经济区打破行政区划,包括了河南全境和周边4省的部分县市。国家把“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想让它在某些经济、社会领域有所探索和发展。按规划战略要求,这个经济区要重点开创“三化”(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山西晚报:我省南部3市被列入经济区范围,有什么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 杨茂林:中原经济区以河南省为主,它辐射带动周边一些县市,包括我省的晋城、长治、运城3市。从地理位置讲,3市与河南省山水相邻、紧密相连,被列入中原经济区对这3个市的发展很有利。运城以农业为主,在经济发展上,无论是农业作物还是机械制造,运城和河对岸的河南三门峡等市相似度都很高;晋城和长治从地理位置上距河南省济源、焦作不远,煤电互补性强,旅游资源合作潜力大。 山西晚报:目前,晋城、运城、长治3市与中原经济区之间有怎样的合作,效果如何? 杨茂林:目前,晋豫两省间较直接的合作是在农业和旅游方面。此前国家设立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该区域内,运城与河南三门峡在旅游开发和互通上有许多广泛而卓有成效的合作。旅游方面,联合打造黄河金三角精品旅游,建成无障碍旅游协作区;农业方面,区域内已经形成了以苹果为主包括各类水果在内的生产、销售、存储、加工全产业链合作模式;在工业上,形成了有色金属等相关产业的全产业链条,精密铸造产品、机械制造等高端装备实现了合作。 山西晚报:晋城、运城、长治3市应该如何利用山西综改区、中原经济区的政策加速发展? 杨茂林:对于政策优惠和发展机会不能等、不能靠,特别是在中原经济区中,我省的3个市不在核心区内,与核心发展区之间存在着行政区划的阻隔。因此,3市须主动寻找与中原经济区中各经济体的共同利益,惟其如此,才能更好、更主动地协商、对接、发展。 中原经济区中的山西、河南等5省要建立协调机制,打通区域间的行政辖区阻隔,理顺区域间的分工协作,统筹协调区域发展重大问题。 本报记者 苏景岳(山西晚报摘选)
文章分类:
晋城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