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英名的开国中将刘忠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7-12 09:12作者:梁家礼来源:晋城党史网

1937年春,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的部分领导干部在陕西淳化县合影.jpg

1937年春,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的部分领导干部在陕西淳化县合影。

SKM_C284e20070710500_0001_conew2.jpg

开国中将刘忠(1906.10---2002.08)原名刘太平,又用名刘永灿,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刘忠将军身经百战,从农家子弟成为我军名将,在军史上留下了赫赫英名。


作战勇敢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SKM_C284e20070710511_0001_conew1.jpg

1929年5月红四军主力第二次进入福建,刘忠积极投入农民运动,很快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并担任了上抗县工农赤卫队十三大队军需长。。1930年3月闽西各地工农赤卫队整编,成立红十二军,刘忠一开始才担任排长,两三丈打下来,勇武过人的刘忠,就节节提升,从连党代表,到营党代表。


1930年6月红军一军团成立,主力是红四军,红十二军一部整编为红四军第三纵队,刘忠担任了第三纵队第十九大队党代表。8月中旬,红一军团决定奔袭浏阳文家市之敌,刘忠在此一战役中一鸣惊人。战绩可喜,缴获步枪100多枝,重机枪两挻,子弹数千发,还抓获了一批俘虏。后来十九大队又改为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刘忠经受住了战场考验,担任了红三十四团政委,至此,刘忠一直在团政委的岗位上无役不与,每仗都打得勇猛顽强。


1936年2月,刘忠又带领了一个骑兵连,东征山西,西征宁夏,东奔西驰,为红军东征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彭德怀聂荣臻等元帅的表扬。


护驾有功


1941年8月,八路军总部颁布命令,以第三八六旅、决死一纵队等部组成太岳纵队,陈赓担任司令员,负责纵队全面工作;刘忠调任第三八六旅(陈赓兼旅长)副政委,加强该旅的领导班子。这时,刘忠已经在抗大工作了整整4年,从学员队长、学员大队长一直干到抗大第六分校校长,从事军事教育的足迹由革命圣地延安延伸到华北抗日前线。


1942年1月,太岳纵队抽调2600多人,组成太岳南进支队,执行开辟中条山地区,建设根据地的任务。这时,刘忠抵达中条山区,成为太岳纵队政治部主任、南进支队司令员王新亭的得力助手。仅仅两个多月下来,南进支队就在中条山区打开了局面:“已经控制有二十万人员的地区,基本地区有五万人。”4月中旬,南进支队司令部改编为豫晋联防区司令部,刘忠兼任司令员。在这个岗位上,刘忠曾对邓小平有过“护驾之功”。


5月16日,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一行进入中条山区;5月17日,到达豫晋区党委所在地阳城县暖辿村,对刚刚开辟的中条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检查指导。听了王新亭、刘忠等人的工作汇报,邓小平强调刘忠的担子不轻:“豫晋区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是太行西部的屏障,是开辟豫北和进入豫西的前哨阵地,也是开辟中条和晋南地区的立足点。”


邓小平到达暖辿的当晚,阳城日军就得到了情报,并于5月18日奔袭暖辿,企图加害邓小平。于是,王新亭、刘忠等保护着邓小平一行,转战在阳城、沁水、翼城三角地带,风餐露宿,幕天席地。5月28日晚上,“邓政委和我们豫晋区党、政、军机关,还有党校的工作人员和部分学员,一共有几百人,披星戴月,从沁河附近的独山村向西转移,夜半到达(沁水县)东川村休息。”一到宿营地,刘忠先派出几名侦察员,去垣曲方向侦察敌情。大家向群众借来一些门板,随便铺上点草,就在一个打麦场上和衣而卧。很快大多数人就睡着了。


作为豫晋联防区司令员,刘忠的当务之急是保护邓小平的安全,他当然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间被派到西川村方向侦察敌情的一位侦察员,一面往回跑,一面高场喊道:敌人来了,敌人来了!赶快走!赶快走!“刘忠从床上一跃而起,立即询问情况:在西川村前面出现了敌人。敌人是从垣曲出动的,鬼子和伪军有几千人,正在对东川村分进合击


这时,大家已经听到敌人的枪声,情况十分紧急。面对复杂的敌情,刘忠一边招呼大家迅速到东川村南口集合,一边考虑处置办法。他临危不乱,迅速作出判断;应该向南走,往敌人来的恒曲方向走,这样可以出敌不意。他马上报告了邓小平,邓小平完全同意。王新亭、刘忠立即在东川村南口布置,队伍分成两路;全体人员步行,从村南的东峡(南北长约15里,两边百丈危崖,谷底巨石横亘,道路难觅)里突出去;牲口则由少数人牵引,沿着横水到垣曲的公路上走,尽量调动牵制敌人。


出发时,天还没有亮,刘忠等护着邓小平一行,乘着月光,从容而有序地进入东峡北口,徒步沿峡谷向南突围。快要走到峡谷的南口的山口村时,被山上据点里的敌人发觉了,不断地向山下打枪,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庆幸的是,敌人没有敢下山阻击,大家有惊无险地突了出去。

回忆当年历险,刘忠感到自豪:”邓政委和我们在一起,共同战斗,共同生活,在河边露营,架锅做饭,粮食不够吃,就挖野菜吃。“”我们隐蔽在野外,待了两三天,敌人走远了,我们又开始了新的行动。“分手前,邓小平幽默地说:“这次你对大家有“护驾之功”啊!”


1943年3月豫晋联防区并入太岳军区。这时,太岳军区下辖4个军分区,第三八六旅兼第二军分区,旅长王近山兼任分区司令员,旅副政委刘忠兼任分区政委。在这个岗位上,刘忠度过了民族抗战的最艰苦岁月,并参与开辟了豫北抗日根据地。


陈赓刘忠媲美元白


1946年6月下旬,内战全面爆发。由于陈赓的力荐,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旅政委的刘忠,调任第四纵队参谋长,成为纵队司令员陈赓的得力助手。7月初,阎锡山部从临汾不断南犯,陈赓率领纵队主力北上迎敌,同时让刘忠留守驻在翼城的纵队司令部,密切关注南面胡宗南部的动向。7月10日,刘忠接到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报告;胡宗南部开始北进,先头部队第一六七旅正向闻喜县进攻;第三十一旅也在北进闻喜县,进占赵家庄、朱村、张胡镇等地。听到上述情报,刘忠不禁切齿:“胡宗南主力尚在夏县以南地区,这两个旅却孤军深入解放区七十多公里,态度骄横,部队分散,实在自寻死路。”他火速把敌情汇总报告陈赓,并建议利用敌人孤军冒进,各个击破。这时,陈赓率领前线指挥所已经到达浮山县境,他和纵队其他领导也认为机不可失,遂电话告知刘忠:“我们研究过了,决定部队马上停止北进,立即回头打胡宗南。路远了,我一时赶不回去,这次战役请你指挥,给你7个团。”在电话交待中,陈赓既有热情鼓励,又有郑重嘱托:“如今,我们的战士打过日军,打过阎锡山部队,还没有和国民党中央军交过手!你从苏区打到现在,心里是有底的;但我们部队还没有底,千万不能主观。”


刘忠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他立即和几个旅长根据敌情,制定了作战方案,决定拿胡宗南部第三十一旅开刀:“用6个团,去歼灭它的2个团;以1个团监视曲沃城内守敌。”方案报给陈赓,陈赓回复:“依计行事。”于是,各部队隐蔽接敌,待命攻击。


7月13日夜,第四纵队对不意不备的第三十一旅发起总攻;至14日夜,敌2个团全部报销。这中间,驻闻喜县城的第一六七旅派出1个团来增援,也被报销了2个营。初战告捷,陈赓心花怒放。15日晨,陈赓快马加鞭赶到刘忠身边,一见到刘忠,就连连作揖说:“好啊!好啊!打得好呀!打这个敌人,开头我可真有点担心哩!”


这时,陈赓听说刘忠已经五天五夜没有合眼,就“命令”他睡觉。刘忠见他来了当然放心了,倒在作战室的小床上,立即进入梦乡,一觉睡了24个小时。


陈赓马上把捷报电告毛泽东,毛泽东认为经验宝贵。7月16日,他致电各军区并转各师各纵首长,要求他们“学习陈赓部集中主力各个歼敌的作战方法”;“我陈赓纵队现已开始作战,采取集中主力打敌一部、各个击破之方针,取得两次胜利。我各地作战变应采取此种方法,每次集中主力打敌一部,其比例应为三对一,最好是四对一,以求必胜,各个击破敌人。望将此种战法普遍教育闭级以上将领,是为至要。”电报精神传达下来,陈赓,诚恳地说:“陈赓部的作战方法,不光是我陈赓的,也有刘忠他们的,是我们纵队官兵集体智慧的结晶!”


此后一年内,刘忠协助陈赓指挥第四纵队又取得许多辉煌胜利;斩断同蒲路中段,歼灭阎锡山部1.2万人;发起临(汾)浮(山)战役,歼灭胡宗南部一个精锐师;进军昌梁山区,协同吕梁部队歼灭阎锡山部1万人;发起晋南反攻战役,歼灭敌军1.5万人。可以说,陈赓纵队在山西解放战场的胜利,都有刘忠的一份功劳。


1947年8月,以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为主,编成陈(赓)谢(富治)兵团,执行挺进豫陕鄂战略任务,刘忠留任太岳军区司令员,为陈谢兵团镇守后方。


能攻善守


作为太岳军区司令员,刘忠大抓地方部队正规化建设,指挥军区部队参加大战、恶战,借以锤炼部队。1948年3月至5月,刘忠指挥太岳军区8个团参加了临汾攻坚。在部署攻城任务时,徐向前把太岳地方部队视同晋冀鲁豫军区野战纵队:“以八纵位于城南,十三纵位于城东,太岳部队位于城北,扫清外围,三面攻城。”在刘忠正确指挥下,太岳军区部队也确实争气:“夺取城壕外沿据点的战斗,四月十五日打响......我每夺取一个阵地,均遭到敌人的拼死顽抗和疯狂反扑,城东的一号碉被太岳部队四十四团九连占领后,一天之内,敌以一个营的兵力进行三次反扑,该连最后只剩下五名战士,仍坚守阵地,最后在五连配合下,向敌反击,将敌营基本打垮。”(《徐向前回忆录》)在20余天激烈的阵地争夺战中,太岳军区部队完全控制了环城外壕180多米宽的地段,为攻城部队挖掘破城地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攻下临汾之后,徐向前有言。“刘忠同志的太岳部队立下了大功!”


1948年六七月间,刘忠指挥太岳军区9个团参加徐向前指挥的晋中战役。在刘忠指挥下,太岳军区部队所向披靡。6月21日,阎锡山部亲训师、亲训炮兵团共7000余人,由介休向平遥开进。至张兰镇地区,“被(华北野战军)八纵及太岳部队包围,激战三小时,敌大部就歼,突围一部至张兰镇内,变被歼灭。..........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乃阎敌苦心经营起来的‘铁军’和‘精神支柱’,由日本军官担任顾问、教官,全新装备,相当反动。突然被我全歼,阎锡山的痛心程度,可想而知。:(《徐向前回忆录》)


由于刘忠治军有方,太岳军区部队不但能攻,而且非常善守:“七月三日至六日,战役最吃紧的地方,在北线的太岳部队和肖(文玖)集团那边。他们在榆次、太谷间,连续破袭铁路、桥梁、据点,迅速控制了北起东阳镇、南至董村的地段,斩断敌人逃往太原的通道。”敌人极为震恐,从7月3日起,先后集中9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敌酋赵承绶“”亲自坐阵指挥“,轮番向董村猛犯,妄图突破我军阵地,逃往太原。当时,徐向前给刘忠下了死命令:”不管多么疲劳,伤亡多大,也要‘钉’在那里,坚守到底,绝不能让敌人跑掉!“刘忠没有辜负厚望,让徐向前暗竖大拇指;”部队真是好样的,以一当十,以百当千,人在阵地在,同敌人反复拼搏,白刃格斗。坚守董村的太岳第四十一团,打退优势敌人的多次进攻,毙伤敌千人以上。有个连打得只剩下九个人,阵地屹立不动。该团战后荣获“稳如泰山”的光荣称号。(《徐向前回忆录》)


晋中战役歼敌近10万余人,俘敌赵承绶以下将官16人,刘忠坐镇董村功不可没!


1948年8月15日,经受住边番恶战考验的太岳军区部队升编为华北野战军第十五纵队,刘忠担任司令员。徐向前是看着这支部队成长壮大的,遂欣然提笔疾书祝贺:“钢是炼成的,钢铁般的队伍是经过艰苦奋斗的过程锻炼出来的。我们是人民的队伍,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军事和政治,不怕艰苦,排除困难,才能锻炼成为毛泽东式的、钢铁般的队伍。”


1949年3月1日,第十五纵队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军。从第十五纵到第六十二军,刘忠带领这支队伍参加解放太原、解放大西北、解放大西南的作战,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也赢得了“一代战将”的美名。


真是文如唐朝“元白”武如三国“关张”媲美。


1950年2月,第 六十二军解放西康省(今四川西部),随即成立西康军区,刘忠担任司令员。这年11月,他应刘伯承之召,到南京军事学院工作。


1955年9月,人民军队第一次评授军衔时,刘忠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他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是对他一生革命的最高褒奖。晚年,他著有(《从闽西到京西》一书,真实记录了自己革命征程的点点滴滴。

(资料来源陈赓回忆录,徐向前回忆录)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