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仙境洞头村(之一)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9-12-28 10:04作者:吴军雄来源:晋城党史网

这里是一幅自然纯正、纤尘不染的山水画卷。

这里是一个集林海、峡谷、瀑布、山泉、深潭、古迹于一体的人间仙境!

它就是远近闻名的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洞头村。


洞头村位于市区东南部,东与泽州县金村镇西街头和南桑坪接壤,西与泽州县大箕镇泉头、岗河村为邻,南与大箕镇东贤子和西贤子两村搭界,北与城区钟家庄办事处东武匠和西武匠两村相连,村庄距市区中心7.5公里。


该村离闹市不远,但由于处在群山环抱中,就显得相对僻静。从地貌上看,这里属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带。村落建筑群位于村域中央的盆地北部,北靠琵琶山,南望瞭山,东倚长畛岭,西傍白水河,对岸为松树岭,往西再远处为旗道岭。村域最低海拔为600米,最高海拔为775米。


村西北原是一条用雷管和炸药在陡峭石壁上开凿出来的逶迤曲折之乡村道路,与川东(连川——东武匠)公路相接,这是连接村庄与城市的唯一可单车通行之路。路之下,太焦铁路由北而南架桥穿山而过。火车虽时时通过山村,但村人坐车要到市区火车站才行。这里距晋城市火车站5公里,距晋城主城区环城高速路出入口4公里,距主城区东、南外环快速路(凤阳街)4公里。所以,要说它偏僻,也确实偏僻,不少人到了村前还找不到村。可要说它不偏僻,也确实交通条件不错,处于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是闹市人寻找僻静处之首选。这大概是今天游人如织之魅力所在。


洞头村以溶洞石窟众多而闻名,叫得上名称的洞窟有三佛洞、黑虎洞、南山佛洞、月亮洞(又叫山顶洞)等,叫不上名称的还有许多。这些洞窟十分奇特,有的在悬崖峭壁之上,有的从山这边贯通到山那边,有的是洞里套洞,洞上有洞。站在洞头的 太行仙境洞头村(之一)


小广场上,就可以看见对面松树岭的半山腰,有一个不规则的的大洞,村里百姓将其称为“金塘漏”。由于山里有洞,村在洞头,村以洞名也就顺理成章。


洞头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既凝聚了古老山村原始生态的魅力,又彰显出城市现代文明的精华。从晋城市驱车出发,走白水街,经连川、韦匠、东、西武匠,然后沿白水河高岸的挂壁公路,一路向南,2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洞头村。进了洞头地界,抬眼四望,只见群山起伏,峰峦如聚,青山如黛,绿色满眼。公路挂在半山腰,远看像一条玉带缠绕其间。路不甚宽阔,但均是水泥铺就,拐弯处的崖岸上还有水泥墩挡在路边,车在路面行驶,让人觉得平稳,舒适,安全。而今,洞头村的公路已拓宽展为可双向通行的柏油路,通行十分便捷,现在只需十数分钟就可到达。来到洞头村边,迎面是一个颇为气派的门楼,上写“欢迎你到洞头来”七个大字,马上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穿过门楼不远,分出两条岔道。向左一侧,通往村东的慧源山庄,这是由晋城市长江实业公司投资1200万元修建,面积2600平米的中型宾馆,分为客房区、餐饮区、康体区、商品部、会议室五个区域,既可接待游览的客人住宿就餐,又可接待各类中小型会议和培训;向右一侧,下行一道几十米的小坡,就来到了洞头村前的小型广场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悬挂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洞头村的巨幅照片。蓝天白云下,习近平同志在省、市、区领导陪同下,站在茂盛的麦田里,手里拿着一束麦穗,和洞头村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全富同志认真回答着习近平同志的提问,专注地听取着他的重要指示。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习近平同志能在百忙中来到一向默默无闻的洞头村走访视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农民群众心连着心。这一天,是洞头村最荣幸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的光临,为这个小山村增添了无上的荣耀。


小广场的前面是一条断崖,站在断崖边上, 右手一侧是一条斜斜的沙土路,通向白水河滩。河滩上,是洞头人自古以来所走的坎坷小路。过去,村民们出山、进城、拉煤、运肥料、送公粮等等,都走这里,这是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唯一古道。自打开通了挂壁路后,河滩古道已经不再作为主要交通道路使用,但村民们还要经常过河种地,到白水河取水,到对面山上植树、护林,所以这道斜坡的作用还很大。紧靠着斜坡的是“采摘园”。在果实成熟的季节,游人到了这里,可以随意采摘品尝自己喜爱的水果。断崖下面不远处,是1958年修的火车道,笔直的铁轨穿过瞭山隧道一直向前延伸,看不到尽头。每天都有火车呼啸通过,山谷里不时回荡起震耳的汽笛声。再往外侧,就是古老的白水河道。绵延不绝的松树岭山峰,屹立在白水河边,巍然挺拔。小广场的周围,布满了村民们所开办的各种经营服务摊点。洞头村不大,只有40多户人家。这几年来,村里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发展优势。随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兴起,洞头人敏锐地觉察到,亲近山水,融入大自然,已成为今人时尚。洞头村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资源,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风俗民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只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就能打造出独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品牌。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村里在积极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还鼓励村民抓住游客逐渐增多所带来的商机,迅速从单纯务农向建设生态旅游新村转型,特别是鼓励村民利用自家院子,开办餐饮、商业零售、文化娱乐等服务性项目,依靠自己的努力催生经济活力。这样,适应乡村旅游的多种经营就在村里迅速兴起。每一户家庭门前,都按自己的审美眼光装饰一番,有的装修了院子,有的彩绘了门楼,然后撑起一把遮阳伞,摆上几张圆桌和凳子,再安上一个小厨房,家庭饭店就形成了。小超市,休闲旅店,棋牌室等多种项目,也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先开张,再逐步完善。无论什么项目,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净整洁,让游客一看就很舒适,愿意光顾。虽然村里老百姓开办的经营项目繁多,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饭店仍是主打项目。洞头村凡开饭店者,几乎都不约而同用农家乐三字做店名,如“青草地农家乐”,“舒心农家乐”,“天天农家乐”等。也有的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如一个小饭店起的名字叫“家简诚厨”,让人感到很新奇。还有的在门两边写着对联,也颇引人注目,如一幅对联写道:“农家乐迎四面八方客,野草香薰东西南北人”,横批为“结缘八方”,显得颇有文采,意境深远。各个饭店推出的多是当地拿手的家常饭菜,其中最受青睐的是炒野菜、炒煎饼、油炸蘑菇、干炸小黄鱼、炖土鸡、地皮菜炒鸡蛋、小蒜炒糙米饭等地方特色风味。虽然均是平常饭菜,但色香味美,价格便宜,很受游客欢迎。普通的村民,朴实的话语,醇厚的民风,浓浓的乡情,加上温柔周到的服务,让人每到一处,每进一院,都能感受到农家的好客,体验到回归田园、融入自然的无限乐趣。


洞头村的另一特点是古朴民居。这里的民居一半为老房子,一半为改革开放后陆续修建的新房子,也有少量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修建的土坯房。老房子都是两层的楼式住宅,虽没有飞檐翘角的气势,但却都建于明清时代,在今天就算得上古董了。这些古民居砌墙的砖块厚墩墩的,砖块与砖块之间用石灰勾得严丝合缝,每个院落看上去都很老式古旧,显示出一派沧桑。尽管如此,经过五六百年的风雨剥蚀,院落整体却依旧保存完好,透出古色古香的样子。多数老房子至今还住着人。游人走进这样的院子与主人攀谈,像走进了古老的“话剧”,乐做一番“演员”。院落与院落之间的小巷,仍然是过去的青石板路,被人走得油光发亮。新修的房屋不是很规范,但样式新颖,面积也很宽敞,其舒适度比城市居民住的差不了多少。不甚宽阔的小街均进行了路面硬化,收拾得干净整洁。不论老房还是新房,也不论院内还是院外,人们都见缝插针,或栽树,或养花,把小村装点得树木葱茏,绿荫掩映,鸟语花香。在村里绕着转一圈,那或灰或白的屋墙,带点黑色的瓦脊,纵横交错的小巷,随处点缀的花草,错落有致的布局,让人看着顺眼、舒服。古老的街道 ,深邃的庭院,刻画着历史的印记,记载着岁月的风霜。整体给人的印象是,村子虽普通平凡,却小巧玲珑,清幽宁静。漫步在村内的任何一条小巷里,都会使人情不自禁想起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方宅七十亩,房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巅。”对于见惯了繁华喧闹场面的城里人来说,这纯美、自然、充满诗情画意的山间小村,会让他们感到亲切,难忘。


洞头村所处的位置,是远古洪荒时期不断的地质运动形成的微型冲积平原。说是微型,其实面积也不小,有几百亩地大。除了村庄所占外,其余的都是平整而又肥沃的耕地,面积有200多亩,占到全部耕地面积一半左右。小平原与村子紧紧挨着,村民迈出大门,一抬腿就进了地里,就像进自家院子一样方便。这块平展展的土地,在正常年间,是村里的高产田,遇到灾荒年,则成了人们的保命田。过去,小平原全部是庄稼地,现在则实行了粮木间作,所栽树木大多为果树,有桃、李、杏、梨、苹果、山楂、核桃等。站在村前,可见田埂树木成行,田园葱茏繁茂,一派丰收景象。小平原靠村一侧,建了一个花环形的池塘,池塘不大,但是很秀气,池里的水很清,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天上的云彩,也能照见旅客的身影。所以,来洞头游览或活动的客人,都喜欢在池塘边留影或小憩。


洞头村所以僻静,是因为山多,四面环山。说它是太行仙境,但其魅力并不在于山的巍峨和险峻,它没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它的魅力在于横向铺展,山势逶迤平缓,敦厚孔武,落地生根,让人觉得其肌肉充实,力量内敛,锋芒不露。东面长畛岭,像一头卧牛,结结实实横亘在村后。南面瞭山,是洞头村最高的山。从传统的地理结构来说,一般都是北高南低,洞头却正相反,是南高北低,也算是一个奇特的地理现象。游人登上瞭山南望,下临白水河,更显山之绝壁,有山“挺”之美;西望葱绿之峰,如笔架形,山体不厚,如人造景观,有灵秀之气。瞭山脚下靠西南一侧,新建三尊大佛,由汉白玉雕刻,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佛,右为大势至佛。三尊大佛气势雄伟,宝象庄严,被称为“西方三圣”,目前是晋城地区最高的佛像。三尊大佛累计投资200万元,整体计划花1200万元把此处建成西来寺。这是一个很好的愿望,值得期待。西面之山叫松树岭,顾名思义,这里的植被以松柏为主。但过去由于缺乏对自然植被的保护意识,不加限制地乱砍滥伐,致使这片原始森林遭到毁灭。现在的松树岭,植被有所恢复,但古老的松柏已不多见,新植的松柏尚在成长中。覆盖山体的,多是各类灌木,倒也郁郁葱葱。松树岭从白水河上游迤逦而来,又向着下游伸展而去,既不与南面的瞭山相连,又不与北面的琵琶山交集,显得突兀孤傲。据民间传说,远古时期,这里的山是连成一体的。由于黄河流域频繁发生洪灾,洞头这里的水也经常被山势所阻,给当地百姓带来严重灾难。大禹治水时,到这里巡查,发现山体回环相连,堵塞水道,于是挥起神斧,将松树岭与瞭山、琵琶山相连的地方一斧劈开,才把河道疏通,使水患得到平息。大禹这一斧头,使瞭山和琵琶山从此变为百丈悬崖,与松树岭一分为二,隔着白水河相互对峙。民间还有另一种传说:瞭山原来不叫瞭山,而叫南山。天宫里有一对神男神女,在里面寂寞难耐,一天无事出宫游玩,从天上往下俯视时,看到南山一带风景如画,就私自结伴下凡,降至南山顶上,结茅为庐,过起了夫妻生活。他们相亲相爱,形影不离。一次,这对恩爱夫妻相携到白水河洗澡嬉戏,竟忘记了时间,致使河水猛涨,村庄被水淹没,百姓四散逃亡。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大怒,便派天将抓到二人,革去仙资,贬为凡人,并画地为牢,将二人分别幽禁在南山和松树岭两座山上,永远不得相见。女子因此忧郁过度,不长时间,香消玉殒,死后在松树岭上化为两个小山丘,所以当地人又称这里为奶头山。而男子被困在南山上,每天向松树岭瞭望,因山高河急,身子又被禁锢,不得过去,也怏怏而死。为纪念这两位追求自由美好的男女,人们就将南山改名为瞭山,意即瞭望之山。


洞头村北面是琵琶山,又名洞子岩,小崆峒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传说在远古时,天宫中一位弹琵琶的仙女喝醉了酒,手中的琵琶不慎滑落,正好坠落于小崆峒山,后人就将此山改称为琵琶山;也有人说,俯瞰此山,形状和琵琶极为相似,所以叫琵琶山;还有人说,琵琶泓四季滴水如琵琶弹奏之声,故山因泓而得名。虽然这些仅仅是传说,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确实让人惊叹。琵琶山既高且陡,林深树密,一条古老的栈道,挂在山之半腰。这是一条石铺小径,或宽或窄,依崖而行。过去,此路长年过往行人,也可走铁轮牛车,所以也算条繁华古道。现在行走虽仍很顺畅,但却平添了几分沧桑。路的一边下临悬崖,如斧劈剑削,可见当年修路的艰险与不易。另一边依偎山体,或枝条倒垂,或古藤缠绕,或绿叶护根,或荆棘连丛,显示出十足的原始味儿。崖头树上,鸟鸣婉转似歌,泉滴淙淙如语,时有松鼠窜过石道,山鸡飞上危崖,云雾漫来时,丈余之外,但闻人语,不见人影,显得幽静神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既代表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也是一种吉祥标志。从风水学的角度看,洞头村地理超胜,顺缘俱足。瞭山的山形,就好似一条巨龙,所以又称为龙山。村北的琵琶山,则像一只伏虎,所以又名虎山。龙与虎相对而视,形成了前有照后有靠的格局,这就使洞头村既具有虎踞龙盘之气势,又显示出钟灵毓秀之特质。村民虽然人数不是太多,但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从洞头村的大山里,也确实走出过一些官员名人,比如:清代时,村人王可武,曾任太原刑部官员;新中国成立后,村人张岐山,曾任成都军区临沧地区军分区司令员等等。


白水河是流经洞头境内唯一的一条河流,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曾亲自从源头丈量过白水河,他在《水经注》中记载:“…岩下有大泉涌发,洪流巨输,渊深不测…,丹水又南,白水注之,谓长平白水也。”短短数语,道出了这条河流当初汹湧澎湃、宏大浩荡的气势。白水河历经118华里,千回百转,奔陡赴涧,穿过30多道沟壑,汇集于洞头小平原以西,然后在豁口处轰然下跌,形成百米飞瀑的壮观奇景。尤其在雨季暴涨时,来到瀑布前,可闻涛声如雷,直撞耳鼓,让人惊心动魄。待身置巨瀑下面,可见河流像一道巨幕从天而降,奔腾倾泻,在潭底激起万朵浪花。阳光照射在巨瀑帘上,会映出七色彩虹。据有关水文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白水河还有300个流量,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白水河的流量逐渐减少并受到严重污染,有时甚至断流。这些年来,环境保护逐步引起各方重视,白水河流域的情况才有所变化。如今的夏秋之际,河水流量还是非常可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洞头人的母亲河,已在逐渐恢复昔日的诱人风采。


洞头村沐日月之精华,聚天地之灵气,自古以来就有着良好的天然植被。据村里老者回忆,过去,洞头村的山上,几乎都被原始森林覆盖,两人合抱、三人合抱的参天大树随处可见。有的还记得,很早时洞头村一南一北长着两棵大槐树,亭亭玉立,枝繁叶茂,顶盖如伞。到了夏季,树荫下可以坐一二十个人歇凉。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不加限制地任意砍伐,使植被受到破坏,原始森林不复存在。改革开放以来,环境保护逐步得到各级重视,洞头村干部群众也增强了环保意识。大家说,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决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只要政绩漂亮,不要星星月亮。村里加强了对乱砍滥伐的控制和制裁,实行了封山育林,并指定专人看护。村民们对自己生存的这片土地更是呵护有加,保护意识极为强烈。如今,自觉制止砍伐和破坏,维护护良好生态环境,已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行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洞头村的植被终已得到较快恢复。全村3.4平方公里的总面积,除420亩粮田面积外,林地面积达到32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村里村外,四面山上,河边路边又披上绿色盛装,据不完全统计,洞头村现在拥有草木植物2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有松树、柏树、杨树、柳树、榆树、槐树以及桃、李、杏、梨、山楂、核桃等树木数十种。草本植物有马甲、荆木、黄栌、土兰、楤木、黑叶等达上百种。中药材植物有射干、连翘、冰凌草、水红花、荆芥、薄荷以及五灵脂、枸杞、紫花地丁等百多种。由于森林茂密,植被丰富,生态环境复苏,一些多年来很少见到的动物又开始重新出现,计有野猪、狐狸、黑獾、野兔、猫头鹰等数十种。


由于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洞头村一年四季,绚丽多彩,美景如画。


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早春二月时,天气乍暖还寒,但遥看四野,隐约可见嫩芽初上,草长莺飞,向人们显露出自然界生命回归的律动;阳春三月,春意渐浓。无论站在哪一个方位和视角观察洞头村,都可看到山花烂漫,百花盛开。树上之花有桃花、李花、梨花、杏花、槐花、苹果花等。灌木之花有迎春花、打碗花、山菊花、黄条花、坐锅花、紫薇花等。尤其是村前小平原上的大片油菜花,铺下一地金黄,成为所有景色中最招人喜爱的景色,让踏青的人们流连忘返。在江南,是烟花三月下杨州,在太行山,喜欢踏青的游客,则是烟花三月到洞头。三月的洞头,可以带给人们一份意外的惊喜。如果错过三月,四月份更是好时候,因为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的阳光温柔明丽,春色融融可人,万物朝气蓬勃,洞头村所有的花卉几乎都赶在这个时候开放,这是名符其实的花季,是让人无法漠视的花海,那些红的、粉的、白的、紫的……,各种花朵,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五彩缤纷,把大地装点得生机盎然。山野田间,到处色彩斑斓,蜂飞蝶舞,繁花锦簇,香气四溢,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恨不得把眼睛变成摄像机,把所有的美景都装进自己的头脑里,记忆中。宋代诗人朱熹写过一首《春日》,诗曰:“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也是洞头村春季美景的真实写照。


盛夏,外面天气炎热,酷暑炽烈,洞头由于植物众多,林荫遮天蔽日,理所当然成为人们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夏季洞头的气温与山外相差较大,一般保持在18度至25度间。外面烈焰蒸腾,酷热难耐,这里却是山明水秀,清凉世界。如果晚上在洞头过夜,不需要开空调电扇,房间里就十分凉爽宜人,多数人夜里还要盖上被子。洞头村的主要旅游景观,是村南的瞭山。山间修着便道,山顶建有凉亭,一眼望去,恍若蓬莱仙阁。夏天到瞭山上观景,凉爽的山风吹在身上,会使人非常惬意。站在山顶,抬眼望天,只见晴空万里,天蓝如缎,人也随之空灵清澈,胸襟开阔,心境高远,超然物外。俗话说,登高才能望远。坐在瞭山的凉亭里,只要是目力所及,四面八方的景物都可尽收眼底。西面,看得见晋城市的高楼大厦。东面,看得见号称“小武当”、“小华山”的珏山双峰。南面,看得见一望无际的中原大地。若在云雾天气坐山观景,则会有飘飘欲仙之感。只见一缕一缕的轻云薄雾,若有若无,不停地从身边和脚下飘过,使人油然而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脱,或产生“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迷惘。痴迷些的,还会出现虚无飘渺、恍若登天的幻觉。从凉亭出来,如果意犹未尽,可以到茂密的树林中找一处凉爽的树荫,或坐或躺,尽情消遣一番。在山上观完景,可从原路返回。山脚下靠小平原一侧,有一处专供游人歇息的地方,陈设着干净整洁的石凳石桌,在这里稍事停留,登山的疲劳就会倏然释去。也可以沿着东面的便道一直走下去,尽头就是慧源山庄。游客可以入内观摩歇息,也可继续在村里或其它景点参观。


金秋,是成熟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经过春夏滋养的洞头,更显得风情万种,招人喜爱。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枝头,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如果游客们愿意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民因五谷丰登、硕果累累而高兴的心情,可以到柿子树下摘一些红透了的柿子当场尝鲜;可以到农家乐饭店现场品尝用新玉米、新谷子所做的农家新鲜饭菜。秋天的美景也使得洞头村充满迷人风采。山山岭岭的色彩每天都在奇妙地变换。尤其是进入深秋,昨天还是绿叶曳地,转眼就会黄叶满枝。大自然的神笔一挥,满山的植被就改换了颜色,由青山绿野变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交织杂错,多姿多彩。树叶、灌木像被魔术师使了魔法一样,有的变为深红,有的变为金黄,有的变为紫色,有的变为橙色,把山川田野装点得层林尽染,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让人情不自禁想起杜牧的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几场小雨下过以后,秋风一起,万物萧杀,树上的叶子会随风飘落而下,给漫山遍野铺上一层厚厚的落叶,像地毯一样,人走在上面,毛绒绒的;有的地方飒飒作响,有的地方声息全无,颇有几分神秘。秋天的天空特别高远,人站在山上,会感到万里长空,无限辽阔,心情也会随之开朗,久居闹市身心疲惫的郁结顷刻间就会被荡涤一新。


严冬,洞头村则是另一番景致。大雪纷飞时,飘飘洒洒,漫天遍野,像天女散花一样,使天地之间充塞着无边无际的白色。仅仅一夜之间,苍茫大地就会披上洁白的盛装。村庄内外,山川原野,房舍道路,都会被厚厚的白雪覆盖起来,形成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尤其是挂在树梢枝头的积雪,远看仿佛春天里盛开的梨花,让人想起古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优美诗句。在这种气候状态下,万籁俱寂,飞鸟潜踪,走兽藏迹,河流停止了奔腾,大地没有了喧闹,整个世界好像都停止了转动,洞头村的里里外外,变得寂无声息。这是一种静态之美,是一种庄严圣洁之美。洞头这个地处深山的平凡小村,在这种绝美之景的装点下,呈现出非凡的神韵。即使在冰封雪冻、最为寒冷的季节里,这里的景色也依旧迷人。屋檐下,树枝头、崖坎边,处处可见冰柱,冰挂,甚至有天然冰雕。由于独特的气候,还可出现美丽的雾淞。雾凇俗称树挂,或雪挂,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冰雪美景,在山区经常可以见到。雾凇一般附着在树木上,它凝霜挂雪,轻盈洁白,宛若玉树琼枝,清秀雅致。气温稍高时,太阳出来它就会消失。若天气异常寒冷,它存在的时间就比较长些。这是真正的北国风光,无论谁看到洞头村冬季的景色,都会由衷赞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


洞头村的美丽,引得历代文人学者们诗兴大发。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瑟瑟秋风伴雨声,一腔碧血抒豪情。

庄园座座云中掩,疑是信步达天庭。

史迹斑斑争先看,仙人智慧耀眼明。

是非古今无人问,青山秀水入画屏。

还有一首诗写道:

雨后秋花分外红,青石小巷古意浓。

几声雀鸣伴虫唱,疑是闯入画屏中。

还有一首新体诗,显然出自现代一位年轻的旅游者:

从村西流过的白水河

恬静如一位美丽的少女

悠闲地弹奏着怀中的琵琶

雨帘挂着灰瓦

一缕幽香,源自

田头的黄色菜花

小巷深处、

蹒跚着迎来一双身影

青石板有点滑

栈道绕着山腰

清风崖上听人语

暮钟飘去盼归家

比较起来,唐代诗人王步霄的诗更显得意境深远。他是这样写的:

沧海几度变桑田,海外桃源别有天。

云满碧山花满香,此间小住亦神仙。


这首诗也是写洞头的,但却不是写晋城洞头,而是写浙江洞头,因为作者不曾来过晋城。巧合的是,两个地方的名称一样,都叫洞头;景色一样,都是沧海桑田,秀色天成;品位一样,都是山清水秀,人间仙境。一南一北,两个洞头,名称相同,情景相似,一首诗似乎是为两个洞头量身定做,这也可以算作天下一奇。


洞头村,真正的洞天福地也!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