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红军搞军事斗争”,这个信念一旦确立,黄克诚即刻开始付诸行动。他先是设法将自己辗转唐山、天津、武汉、河南、南京等地,最后来到陆二师政训处的情形,向中央军委作了详细汇报,接着提出了到游击区去参加军事斗争的请求。然后,他离开陆二师,经南京赶赴上海。
临别武汉时,恰逢唐生智起兵反蒋失败(1930 年1 月),黄克诚原来所在的部队中,有不少下级军官被俘遣散至武汉。黄克诚闻讯,赶去看望。其实,他的真正用意是动员他们参加红军,跟他一块去游击区。黄克诚深谋远虑,这些下级军官此时兵败被俘,已无多少出路,如果动员他们参加红军,他们有实战经验,一定能够成为红军的骨干,壮大革命力量。
黄克诚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动员,结果有三个连长欣然应允。
于是,黄克诚带领这三个人来到上海。
十里洋场,奢靡繁华。黄克诚视若无睹,他按照预先约定的方式,给中央军委写了一封联系信,便开始了焦急的等待。
不久,中央军委派人来与黄克诚取得了联系。黄克诚再次向中央军委提出了到苏区的请求。
过了几天,中央军委派人来通知黄克诚,他的请求已经得到批准,军委决定派他们四人立即启程去鄂南游击区,到在阳新、大冶一带活动的红五军去工作。
黄克诚等四人,带着中央给鄂南特委的密写指示信,登程上路了。
黄克诚心情格外舒畅,自从湘南暴动失败以后,这一年多来,千里奔波,颠沛流离,终于可以拿起刀枪,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战斗了。
长江边。一个小村庄。
这个小村庄属湖北阳新县,紧靠鄂南苏区,黄克诚一行将在这里与鄂南特委接头。
黄克诚一行四人身着国民党军装,一路上大摇大摆,十分顺利地抵达这里。
几个人心境也格外愉快,满怀欣喜地来到鄂南特委的秘密交通站。
一个年纪四五十岁左右、农民打扮的人蹲坐在屋里,用敌意的目光盯着走迸门来的黄克诚等人。
黄克诚走上前去,按事先约定的暗语与那人打了个招呼。奇怪的是,那人不理不睬,依旧蹲坐不动。
黄克诚又将暗语反复说了好几遍,毫无所获。
屋里一阵难堪与沉默。
很明显,那人见黄克诚等身穿“黄皮”,起了疑心。有不少好奇的村民围拢了过来,上下打量着这几个国民党大官,不时地叽叽喳喳,交头接耳。
黄克诚等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期望着出现意外惊喜,顺利接上头。
时间嘀嗒嘀嗒,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好奇的村民们顿觉索然无味,渐渐散开而去,只剩下了几个年纪较大的,仍旧站着围观。黄克诚一脸无可奈何,而那三个一同前来的人面露厌烦之色。
黄克诚抱着一线期望,走近那几个围观的村民,悄悄地问:“你们知道鲁连在什么地方吗?”
鲁连是中共鄂南特委负责人之一,黄克诚与他在上海见过面,所以才有此问。
但是,他们除了摇头,一言不发。
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暮霭笼罩着长江两岸,江水愈发地黑了。
同来的三个人垂头丧气,彻底失去了耐心,一再催促黄克诚返回武汉,再作计较。
黄克诚只好同意了。
四个人又乘船返回武汉,小住下来。
这时,那三个接受策反的国民党军队连长经此小小挫折,情绪出现了波动。其中一人执意返乡,不愿去苏区参加红军了。黄克诚反复劝说也无济干事,只好送他走了。
黄克诚暗暗焦急,不知何时才能接上关系,前往苏区。他十分担心时日一长,另外两个人也失去耐心,返回家乡。两天之后,情况忽有转机。有人主动来找他们,通过暗语,迅速接上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