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日伪军弃城逃窜  栗顺兴血洒东关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6-06-03 22:09作者:吴军雄来源:晋城党史网

警备一中队的反戈起义,对日伪产生了极大震撼。警备队和伪政权人员日夜惶惶不安,开小差的现象不时出现。面对众叛亲离的糜烂局面,骄横的日军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无心再把这场没把握的仗打下去。

四月十二日晚,阳南、阳北两县前线指挥部决定,于次日拂晓发起对县城总攻。两县独立营、民兵随即分兵占领了城东晋侯路沿线要害地段及高地关隘。阳北独立营一部布于阳高泉岭周围,一部连夜突至沁河王家庄渡口,撤走渡船,并在此张网之待,准备阻截逃窜之敌。武委会副主任兼军事部长栗顺兴主动请战,要求担任第一道防线的阻击任务。得到批准后,他将阳北各区武委会主任集中至汉上村进行战前动员和部署,并命令各区武委会主任必须靠两条腿引军进入指定地点。从汉上村到芦苇河沿岸各村,单程都在二、三十里,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崎岖难行,一夜之间,武委会干部要返回村中集结队伍,再把队伍带往指定地点,显然难点很大。但军令如山。为了抗战胜利,武委会干部们二话不讲,散会后以奔跑的速度回村调集民兵。民兵们一听又要打日本人,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高昂,谁也生怕拉下自己,错过这个手刃仇敌的机会。因此,尽管早春之夜十分寒冷,各村民兵还是翻山越岭,趟河涉水,以急行军的速度,按规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人员到齐后,栗顺兴进行了简短的战前动员,随即将队伍拉至高庙、清林沟设伏,他自己在东关和一个叫青杨稍的小村之间,居中协调指挥。

次日一早,东方未白,阳南阳北武装同时向县城发起进攻。县城周围瞬间涌出千军万马,只看见人山人海、兵如潮涌,只听见枪声大作,杀声四起。日伪军不知道八路军来了多少人马,一个个吓得心惊胆颤、面如土色。坂本、岛田等日军头目此时已方寸大乱,指挥失灵。许多日伪机关人员和伪军士兵连声惊呼:“妈呀,太可怕了,八路军、游击队这么多人,一人吐一口唾沫也能把咱淹死。快逃命吧。”于是等不及下令,就四处乱窜。已做成的米饭整盆整盆冒着热气,也没人去吃。饼干、罐头撂下满地,整个县城一片狼籍。到处是妇女的尖叫声,孩子的哭喊声,还伴随着零乱的枪声,到处是漫无目标奔跑的人群。炸了营的兵士们成群结伙向四门涌去,有的还不忘趁机于路抢劫。坂本等日酋气得差点吐血,命令全城戒严,哨兵关闭城门,不准任何人随便出城。接着又下令宪兵队实行弹压,枪毙了几个伪军士兵。坂本像失心疯似的举着指挥刀在当街大叫:“皇协军通通回营房整队,随皇军一道撤退。否则,通通死拉死拉的。”好不容易才使混乱局面稳定下来。

拂晓时分,日本鬼子先由一队人马出县城东门,经过东关街,沿青林沟、黄泉沟方向而来。这是去往晋城的唯一通道,是日寇逃跑的必经路线。守在山头观察的栗顺兴,看到日军露面,下令道:“各阻击队请注意,敌人已经出来了。待他们踏响地雷后,一齐开枪射击。要打得猛,打得狠,打得准,不使敌人有喘息的机会。”

过了一会儿,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这是敌先头部队踏响了阻击民兵预设的地雷。这时,敌随后跟进的部队也到了山冈。栗顺兴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打!”。四面八方顿时响起了枪声。数名日伪军死伤倒地。趁敌人混乱时,栗顺兴带几名民兵冲下山坡继续埋设地雷。就在这时,日军头目发现阻击他们的队伍火力不强,高兴得大喊大叫:“这不是八路的正规部队,他们武器的不行,快快的消灭。”于是迅速组织前后反攻夹击,机枪、小炮、掷弹筒打得民兵抬不起头。看民兵难以遏制敌人火力,栗顺兴立即命令峪北民兵连长芦零带队后撤,他自己亲自断后掩护。

面对日军的疯狂扫射,栗顺兴隐伏在地坎后沉着应战。他手使双枪,瞄准一个打一个,弹弹咬着肉,枪枪不落空。日军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一个难缠的对手,便集中狙击手向栗顺兴射击。栗顺兴在酣战之际不幸中弹,罪恶的子弹从他的右胯射进去又从左胯穿出来,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青林沟阻击战的激烈枪声,引来了阳北独立营的跑步增援。正在逼近栗顺兴的敌人兜头遭到独立营的痛击,顿时倒下一片。几个伪军士兵惊呼道:“八路军的大部队来了,”抱着脑袋没命的跑。

民兵们看到日军的火力受到独立营的压制,立刻跑步下山,将栗顺兴抢回山上,并用担架将他送回阳北后方抢救。

日军眼见战斗不利,忙转身边打边退。在独立营和民兵的合力阻击下,除一支战斗部队突出重围外,其余窜下南河滩沿东北方向拼命逃窜。两县独立营和民兵穷追猛打、奋勇追歼,河滩上、山谷里,到处是“缴枪不杀”、“八路军优待俘虏”的口号声和喝令声。

冲出包围圈的日军战斗队逃至沁河渡口时,渡船已被撤掉,又遭到预伏于此的阳北独立营、民兵的痛击,敌死伤二十余人。余敌丢弃四大车军用物资,泅水而逃。两县武装奋力追歼,直达周村。

与此同时,分兵攻城的两县独立营,攻克了县城的天门头碉堡,接着打开西门和南门,民兵们如潮涌般地攻入城内,占领了日军红部、伪县政府、伪公安局、伪警察所等日伪机关。阳北民兵遵照县委指示,迅速将医院、物资库保护起来。备受日伪残酷统治、侵凌之苦的城关群众兴高采烈、喜泪长流,夹道欢迎攻城部队和民兵,并端茶送水,热情慰问攻城官兵。

第二次围困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二十九次,击毙日军小队长以下二十九人,毙、伤、俘伪军一百余人,迫使三百余名伪军反正投诚,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至此,盘踞五年之久的日本侵略者被全部驱逐出境,阳城全县光复。

县城解放了,但是,大宁村的民兵和峪北民兵连长芦零等人,却顾不上投入欢庆的行列,他们在揪心的惦记着栗顺兴的安危。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太差,栗顺兴的伤情未能好转,并且不断恶化。当他平时倚重的几个能征惯战的勇士加战友出现在他目前,他的脸色蜡黄,眼窝深陷,已处于弥留之际。芦零握着他的手,贴着他的耳朵说道:“栗部长,县城已经解放了,日本鬼子已被全部赶跑了。”栗顺兴闻听此言,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他艰难的说:“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即使我死了,也值得。”芦林说:“栗部长,你可不能死,我是你救下的,我还没有好好报答你呢?再说,鬼子被打跑了,好日子就要到来了,你是抗日的功臣,还应该好好享受呢。”栗顺兴断断续续说:“我的伤势太重,我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告诉同志们,抗日的胜利来之不易,一定要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和平。”在场的大宁村支部书记何象立说:“栗部长,你放心,我们一定听从你的吩咐,把革命进行到底。”栗顺兴又指着妻子刘多多说:“我死了以后,你们要让她听党的话,听政府的话,不要给村里找麻烦,还要让我儿子书正诚心做人,这样,我就放心了。”栗顺兴的话,激起了一片哭声。妻子刘多多哭得背了气,好一阵缓不过来。

四月十六日,栗顺兴伤重治疗无效,光荣牺牲,时年三十六岁。

消息传开,在阳北县干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大家都说:“栗部长是为打鬼子捐躯的,我们不能让他就这样让他走了,一定要把他的后事办得隆重些。”为此,大宁村为他举行了持续几天的悼念活动。他的战友们日夜为他守灵。阳北县委、县政府决定为他举办隆重的葬礼。区村干部为他赶制八路军军衣、军帽。各村民兵、干部、群众、学生、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为他敬献挽联、花圈、纸马、寿桃等。民间的群众文艺团体赶排节目,运用快板、鼓词、秧歌、民歌、小戏、板报、标语等,宣传栗顺兴的革命事迹和英勇精神。其中一首鼓词写道:

一曲悲歌颂忠魂,

人民思念栗顺兴。

栗顺兴呀,栗顺兴,

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日本鬼子呀,真呀么真可恨

烧杀呀,抢掠呀,是呀么是豺狼。

抗日呀,抗日呀,不要怕牺牲,

英雄呀,英雄呀,真呀么真高尚。

   前仆呀,后继呀,杀呀么杀豺狼,

全国呀,人民才能得解放。

不忘英雄献身和牺牲,

烈士精神大家要发扬。

他是抗日英雄汉,

功高北斗祭忠魂。

抗日抗到最后胜利,

把日本鬼子赶回东洋。

追悼会那天,栗顺兴的灵堂设在他家门前的岩底场。他的遗体上,穿着一套崭新的八路军军装,安卧在鲜花和青松丛中。场面四周用幕布遮围,灵堂正中用楷书写着“抗日英雄栗顺兴同志永垂不朽”十三个大字,两边挽联高度评价了栗顺兴的献身精神,上联是“震撼山河定乾坤虽死犹荣保家乡”。下联为“顺风吹动芦河水兴邦立业祭忠魂”。这幅挽联把栗顺兴的名字巧妙镶嵌其中,表达了家乡群众对他的真诚景仰和深切怀念。

阳北县党政军群领导,均出席了追悼大会。陆达书记亲致悼词。会后,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各区村群众排着长长的队伍,为栗顺兴送葬。锣鼓放悲,鞭炮致哀。人们不停地高呼:向栗顺兴烈士学习!向栗顺兴烈士致敬!坚决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栗顺兴同志永垂不朽!八个独立营战士身着灰布军装,执绋抬灵,一个班的战士庄严持枪武装护灵,从送行人群中缓缓走过。栗顺兴的爱人刘多多抱着幼子栗书正揪心痛哭,引得送葬的人们哭声连成一片。从村边到河岸,从河岸到山冈,从山冈到墓地,悲壮的场面令人肝肠寸断。栗顺兴的灵柩入土时,护灵战士举枪朝天齐射,为他鸣枪下葬,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当年五月,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为纪念抗战献身的英雄烈士,将栗顺兴牺牲所在地青杨稍村改名为顺兴村。

(责任编辑:崔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