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战役,是我华中野战军的部分主力为执行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任务,在苏中解放区前部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一九四六年六月底,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中原我军突围后,位于我国解放区东南前哨,与蒋管区心脏宁沪地区隔江对峙的苏中根据地,成为国民党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之一。七月中句,盘踞在南通的国民党第一绥区的汤恩伯(以后为李默庵接替),指挥五个整编师共十五个旅十二万人,向苏中解放区大举进犯。我华中野战军三万余人,奋起迎战,举行了苏中战役。从七月十三日至八月三十一日,在一个半月内,连续作战七次,均获胜利,歼敌五万余人。这七次战斗是: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的宣家堡、泰兴战斗;七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的如(皋)南战斗;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三日的海安战斗;八月十日至十一日的李堡战斗;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的丁堰、林梓战斗;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的邵伯战斗;八月二十五日至三十一日的如(皋)黄(桥)路战斗。
这七次战斗并不是事先规划好的,但次战斗都由同一战役指导思想联系着,那就是遵照中央军委“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的指示,着眼于战争初期的作战要求,从当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用兵,那里好消灭敌人就在那里打仗,什么时候好消灭敌入就在什么时候打仗,什么敌人好消灭就打什么敌人。这次战役,既沉重地打击了进攻的敌人,掩护了华中解放区完成对付敌人大规模进攻的全面准备,又初步探索了解放战争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完成了战略侦察任务。
回忆这个战役,对于研究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战略方针形成和作战指导,对于研究我军传统战法在解放战争中的运用,以及研究战役组织指挥方面的某些问题,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为了把情况交代清楚一些,本文还是从战前的斗争形势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