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红都岁月------朱毛胜算    活捉辉瓒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4-11-08 20:16作者:徐军利    张义民来源:晋城党史网


回过头来,再说第一次“围剿”。1930年10月下旬,蒋、冯、阎中原大战因张学良拥兵入关助蒋而降下帷幕。冯玉祥兵败出洋,阎锡山逃到大连躲在公寓里伺机而动。10月底,蒋介石在中原大局已定的情况下,任命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兼任第九路军总指挥,同时派部队沿京汉铁路南下入赣,总计10万大军,准备大规模进攻苏区,围剿红军。

毛泽东早就预计蒋介石中原大胜后,下一个目标会是红军,果不其然。既然敌人来了,那就准备迎敌。10月下旬,毛泽东随一军团到达清江地区。随后,与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总部到达新余县罗坊一带。毛泽东与朱德命令一方面军后退,诱敌深入根据地,说这叫关起门来打狗。敌人不知道红军的意图,红军却了解敌人的动向。罗坊一带的群众基础非常好,没有走露红军的任何动向。11月初,朱德、彭德怀分别指挥红一、三军团主力东渡赣江,向根据地转移集结,在永丰、南城一带备战。毛泽东则与江西省行委、省苏维埃政府从峡江出发,到吉安布置苏区军民撤退。等鲁涤平得知消息后,率7个师的兵力分三路扑向吉安一带时,发现早已是人去楼空。

鲁涤平并未把红军放在眼里,经过一番侦察后,他分两路向根据地压缩,令第一、第二纵队4个师和总预备队1个师东渡赣江,寻找红军主力决战;令第三纵队2个师沿赣江西岸向南搜寻推进。

11月中旬,毛泽东、朱德得知敌主力渡赣东进后,令各军向根据地中心退却。红军主动放弃了吉安,在向根据地退时,忽而向东,忽而向西,曲曲弯弯,迷惑敌人。十多天后,红一方面军主力在宁都县的黄陂、小布、洛口一带集结。

11月下旬,敌军进至吉安、吉水、永丰一带,始终未碰到红军主力。鲁涤平考虑已深入红军根据地,生怕中了红军埋伏,遂令各纵队放慢速度,以防袭击。

蒋介石在南京等了一个多月,未收到鲁涤平一条捷报,心里大为光火,于12月上旬赴南昌督战。此时,毛泽东、朱德等人正在黄陂召开总前委扩大会议,讨论反“围剿”的作战方案。阎捷三当时已从新兵连归队,在红4军29团的一个连队里当副连长。他训练的新兵也早已补充到连队里。阎捷三所在的连队来到黄陂,军部也设在那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都在此。

第一次反“围剿”到底如何打?毛泽东提议在根据地打,说红军有3万人,在根据地里有许多有利条件,可以依靠地方组织,困扰敌人,疲劳敌人,消耗敌人,使敌人变成瞎子、聋子、跛子,红军可根据敌情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会议最终确定了红一军团正面迎敌、红三军团迂回包抄的作战方案。期间,还传出李立三下台的消息。

敌人就要进攻了,部队作好了战斗准备。为了鼓舞士气,红军提前三天欢庆元旦,还在根据地中心的小布村召开了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为大会书写了一幅堪称千古绝唱的对联。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下联为:“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随后,根据敌人分东西两路围攻我军的情况,红4军和红12军一部两万余人在小布埋伏起来,准备伏击敌谭道源部,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结果等了两天没有动静。第三天傍晚,侦察人员报告说东路来敌由张辉瓒带领2个旅,已经向龙冈进攻了。之后传来命令,要红4军先打东面这一路。林彪命令马上调头,阎捷三和29团的战士们除枪弹之外其它东西一律丢掉,随后打起火把连夜出发,排一路纵队急行军,朱总司令也随着该团一起行军,紧急驰援东面的龙冈。队伍于次日凌晨奔到龙冈,快到龙冈东部的小别山时,先头部队已经打响。战士们匆匆忙忙在河里洗把脸,擦擦汗,就迅速以团为单位集结部队,到齐一个团就展开一个团,上山迎战。

小别山区丘陵起伏,茶树密布,天刚拂晓,雾气氤氲,能见度很差。阎捷三把连队编为两个梯队,前面两个排,后面一个排,依次冲锋。他所佩戴的手枪仅有7发子弹,其中3发还不保险。当发现敌人时,阎捷三高举起手枪,大喊一声“冲啊!”便带着连队向敌人的阵地猛冲过去,一下子就把敌人冲垮了。敌人被压到一条山沟里,阎捷三和战士们一字散开,就像一张收紧的网,边射击,边将一排排手榴弹甩向敌群,满山遍野都是枪声,敌人哭爹叫娘,锐气大减,最后全部投降,红军战士一直反歼到龙冈。阎捷三所在的连队俘敌百余人,获轻、重机枪各一挺,步枪几十支,还缴获了一些被服和文件箱,感到这一仗打得痛快淋漓。

阎捷三所在的连队把伤员、俘虏和战利品交给当地群众,然后开始围歼张辉瓒残部,战斗只进行了四、五个小时就基本结束。至上午9时许,枪声渐渐稀落下来,部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龙冈。这时,人群中有人喊:“7连抓到张辉瓒了!”张辉瓒是敌军前线副总指挥兼18师师长。听说捉到敌军的师长,战士们的情绪非常高昂。

此役歼敌1个师部、2个旅,近1万人。张辉瓒是在其指挥部的床下被29团7连活捉的。因为在战斗中并没有发现“AB团”分子,也没有发现“AB团”里应外合,共产党员更是冲锋在前,不怕牺牲,战斗结束后大家都非常高兴。战士们更换了新枪,补充了子弹,又通过这场战争互相信任开始讲话了。战后修整时,许多新兵与阎捷三谈话,他们高兴地说:“我们都是真心实意来投奔红军参加革命的,这一仗打得太好了,不仅取胜了,而且能证明自己不是‘AB团’了。”就在大家兴高采烈之机,人群中又有人喊:“朱总司令来了!”朱总司令来到29团,与战士们在龙冈村口的祠堂里谈笑风生。阎捷三忙凑到朱总司令身边,只见他挥着手,大声说:“快把张辉瓒带来!”7连的战士把张辉瓒押过来,朱总司令亲自审问,问张辉瓒还有一个旅在什么地方集结?问明情况后,朱总司令让张辉瓒发电报叫那个旅立即投降。一说发电报,大伙儿都愣了,发什么电报?怎样发电报?朱总司令叫阎捷三和战士们赶快找电台,可大伙儿谁也不知电台是什么样,又在哪儿。有个战士报告说:“山沟里有个铁家伙,可能是电台吧?”朱总司令笑着说:“那一定是电台的马达。电台可能也在那儿。”朱总司令提醒大家,以后打扫战场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电台、文件及发报人员,这些东西与技术人员对红军很有用。阎捷三忙带领战士与被俘的敌台长一起寻找,终于找到了。自那时起,战士们才知道了电台的重要性。

部队抓紧时间休整,不少同志都换了新枪,阎捷三也换了一支,子弹也多了。第二天又赶往东韶,追歼西路的逃敌谭道源部。鲁涤平获悉张辉瓒师被歼,急令谭道源师速退洛口,与许克祥师靠拢。阎捷三和战士们急行军一天,到东韶追赶上谭道源师。东韶两边的山上有敌军一个旅,一见红军追来,拼命扫射。战士们表现得特别勇敢,顺着山沟插上公路,继续追击敌军主力。山两旁的敌军见大势所去,又怕被红军包围,仓慌逃窜。在东韶战役中,红军歼灭了谭道源大半个师,俘敌3000多人,缴长短枪2000余支,机枪40余挺,迫击炮4门,还缴获了一部电台。五天打了两个胜仗,部队一直在追击搏杀,相当疲劳。阎捷三所在连队的战士们缴获的武器和物资除一小部分补充自身外,其余留给根据地或上交军部。

第一次反“围剿”打得干净、利落,打张辉瓒和谭道源都只用了几个小时。战后,红军遵照朱、毛的命令退回小布一带,巩固苏区建设。在那里,海军战士严格执行优待俘虏政策,一方面给俘虏做政治报告,讲明红军的性质、宗旨及奋斗目标,大力宣传红军队伍官兵平等,士兵不打士兵;另一方面教育俘虏们投身革命。并说,愿意参加红军的可以留下来,连以下干部还可以保留原职。宣传队的同志还演唱了《当兵就要当红军》和《穷人都来当红军》等歌谣,歌词的内容分别为: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哪个压迫人。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打倒土豪分田地,咱们穷人得翻身。”

“苏维埃,工农兵,共产党领导闹革命,穷人都来当红军。打倒国民党,消灭白匪军。打土豪,分田地,没有房的有房住,没有田的有田耕,劳苦大众从此享太平。”

还有一首《下等之人跟我走》:

“上等之人该我钱,中等之人不照闲,下等之人跟我走,每月发给三元钱。”

经过这样一番宣传,有许多人自愿留下来,参加了红军。1月28日,张辉瓒在万人批斗会上被斩首示众,而那位南昌行营主任鲁涤平则自然被蒋介石免职。至此,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

第一次反“围剿”是在毛泽东、朱德亲自指挥下,利用敌人矛盾,集中优势兵力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敌人,取得以少胜多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早在纠正立三路线时就精辟地分析了敌人内部的关系,说敌军内部矛盾错综复杂,都想保存实力,谈不上互相配合、同心协力。第一次“围剿”映证了毛泽东的论断。战斗中,因为张辉瓒是前敌总指挥,敌50师谭道源部就缩手缩脚,想逼张辉瓒打前战。张辉瓒被围后,曾经向50师发报求援,但谭道源首先想到的是保全自己。如此钩心斗角,焉能不败?战后,大伙儿乐呵呵地定了一个打胜仗的新标准,说以后抓到敌军师长才算打胜仗,抓不到师长,不算打胜仗。

毛泽东在战役即将结束时吟了一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上半阕:“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等国民党反动派纠集20万大军二次“围剿”时,他才补齐了下半阕:“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