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八闽山水间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4-07-18 20:24作者:翁其华来源:晋城党史网 -----怀念贾吉庆同志 浙江籍作家延青同志热爱赞美大自然,曾对八闽山水如痴如醉的欣赏探索,其《闽山闵水》一书出版后,深受读者好评。每当翻阅这本书,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来自太行山麓而长期钟情八闽山水的贾吉庆同志。他数十年如一日,为福建发展水产和改善水上保持,优化自然环境,付出了全部心血,人们对他思念无尽。 老贾1928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沁县章源沙圪陀村;1943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共产党。1949年3月随军南下担任解放军长江支队五中队宣传干事,经过长途跋涉,历尽艰辛,于同年9月到达福建罗源县,为当地人民政权的建立,国民经济的回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罗源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但旱、涝、台风肆虐,县委书记王培祥寝食难安。他和领导班子成员几经实地查看,倾听群众呼声,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于1953年8月筹拨款30万元,发动群众修建长治罗星渠、杭山团结渠、岐余拦河坝和垦复巽屿荒塘。贾吉庆时任起步区委书记,全力以赴带领群修渠筑坝,罗新渠半年竣工,盈盈春水从15公里南北两干渠汨汨浇灌3600亩良田,秧苗茁壮成长。农民欢天喜地,把这新渠唤作“幸福渠”,它在老百姓心中筑起了一座丰碑啊! 罗源县山区,解放前仅有从连江琯头修到护国乡一条公路,而苍山段没修,河上无架桥,根本不能通车,但却占了良田,并造成了水土流失。1954年修通了福州到宁德的公路,罗源才通了汽车。当老贾1965年重回罗源担任县委书记时,县内还只有城关通往飞竹、中房两条公路,当即想方设法筹建修飞竹至霍口公路,干群齐心苦战半年便通了车,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福音。在一次县委学习会上结合商讨罗源如何加快发展步伐时,老贾提出了向海边开发的建议,随后带吴森官、陈作兴同志骑自行车跑到碛头海边:你们看,从碛头到这边到对面的巽屿海堤,如能挡住海水,就会垦去数万亩良田呀!罗源有个大平原,穷变富愿望不难实现了。历经多年,罗源湾建设日新月异,老贾的宿愿正在实现。 1975年9月,贾吉庆同志调到省水产厅,历任办公室主任、厅党组织成员、副厅长、巡视员,他勤恳履职,在加强厅机关内部管理,健全渔业法规建设,推动科教兴渔,发展水产养殖业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老贾还返回到罗源直接来抓鉴江盐场拉潮沟内养大虾获得成功,给后来当地发展养大虾打下了基础。 1986年5月,老贾调任省水土保持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主持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他曾多年在闽东工作,到过寿宁山区和沿海一带,有的乡村乱砍乱伐,顺坡开荒,开山炸石,开矿,建窟烧砖,水土严重流失,不少家园成为篱笆茶,茶叶亩产只有十几斤,只有正常产量的十分之一。福鼎城郊一条溪河,由于上游邻县矾矿废弃物沿溪排放而受到了严重污染,令人触目惊心。老贾上任后就抓紧调查研究,了解各地实情,更感到水土保持是八闽大地生态环境建设的大事,一项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事业,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上任一个月后,老贾主持召开全省水土办主任会议,要求各地大张旗鼓开展水土保持宣传。再过一个月后,宁德地区水土上办率先录制了“让山青水长流”的即时录像,在省电视台放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各地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由水土保持意识。 老贾忙碌半年后,总觉得很多问题没有理顺,在一次省政府召开的专题会上,他坦率提问:“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还存在不少问题,今天要我讲话还是讲谎话?” 同志们听了感到吃惊,胡平首长平静地回道:“当然要讲真话。” 接着, 老贾汇报了省内水土流失的现状、造成的危害,开展防治工作的紧迫性,以及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等多项问题;当他说到开发建设项目人为地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速度超过当年治理速度时,引起胡平省长的高度重视。会议当即研究增加水土保持经费,并决定在南安召开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组织大家参观了12个示范类,讨论修改了省水利保持工作条例,提示了明确奋斗目标。老贾深感责任重大,尽力加强预防监督工作,制止了新的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1989年10月,老贾参加了水利部农业部在邵武召开的五省香根草技术研讨会,得知香根草是耐瘠耐旱的神奇草类,随后发现建阳市郊西边已有大面积香根草丛,引导人们研究驯化栽培推广。1990年他在漳州水保试验站看到了台湾引进的百喜草长得好,扎根很深能固土,生命力旺盛。便抓紧研究逐步推广。老贾把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增拨了科研经费,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发挥了科技先行作用。 贾吉庆同志出生于太行山麓农民家庭,从小就放牛放羊,拾柴,读书很少,15岁参加革命,全靠自学成才。他在水产厅任职时,总结经验,撰写了《发展西浦湾增养殖业的设想》,《建立官井洋大黄鱼增殖中心的意见》,《发展河鳗养殖业的回顾和展望》等文章,刊载《水产科技动向》。调任省水土保持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后结合社会实践体会撰写发表了《八闽大地水土保持的喜与忧》等17篇文章,在学会刊物发表,推动了实际工作。他重视机构对外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水土保持机构,积极引进各类人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为开拓我省水土保持新局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1992年他被授予了全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的称号;1994年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愚公奖证书,奖励他多年从事水土保持工作作出的贡献。 1991年7月,经省委批准,老贾64岁才获得离职休养,可他离而不休,仍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继续主持省水土保持学会工作,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带头撰写学术论文。还积极参加省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工作,编写随军南下许多历史资料。1997年10月9日,从北京回来探亲的福建革大老同学、罗源土队老战友施作沪、余长瑞贤伉丽,让我陪领探望老贾和夫人梁三兰同志。施作沪夫妇在福建革大结业后同在罗源工作一段时间,1952年调往工业部门从事我国水力发电站建设及其装备的研制,一干40多年,成为国家机械工业局的高级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余长瑞在交通电子计算机研究所任高级工程师、顾问,齐心为国争光。阔别多年难得重逢,彼此有说不完的话语,特别怀念解放初在罗源共事的那段经历。老贾对施作沪夫妇齐心协力为国家建设立功格外赞赏。谈到治理八闽山水时还是念念不忘“有山必绿,有水皆清”,希望一代接一代地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处处营造“绿色金库”,出现更多“生态美丽百姓富”的人间天堂。这时,老贾边谈边咳嗽,身体很虚弱,我们劝慰他要抓紧治疗,多加保重。谁也料想不到,过后不到5个月,贾吉庆同志于1998年3月3日离开了人世。省水土保持学会同志们对老贾革命的一生深表敬意,特为他编印了一本回忆录。如今福建水土保持年年跨大步,青山绿水尽开颜,老贾的毕生愿望一定能实现。 作者简介 翁其华:原福建日报总编室主任,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建省历史名人林白水、黄乃裳研究会顾问,省闽浙赣边区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革大校友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福清市刘桂文化促进顾问,曾获“全国劳模”奖誉。 (责任编辑:韩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