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血洒寺河村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4-01-11 10:11作者:田森林 李国庭来源:晋城党史网 红色革命老区寺河村,地处泽州、阳城、沁水三县交界,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美丽山村。1947年晋北县委、县政府为纪念寺河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英勇献身的32名革命英烈,始建了“寺河烈士纪念亭”。1971年晋城县委又在此地树起“寺河烈士纪念碑”并修建了“寺河烈士陵园”及纪念馆。2006年寺河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晋城市、泽州县党委、政府和党史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先后筹资70余万元,重修了“寺河烈士陵园”。由此,市、县有关部门先后挂牌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2008年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部主任李蓉由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成茂林等陪同,莅临寺河烈士陵园检查指导工作,并与当地老党员亲切交谈,对寺河村党支部、村委会重修烈士陵园、弘扬英烈精神的工作给予很高评价。 国庆节期间,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这片革命先烈血洒的红色老区——寺河村。放眼望去,“寺河烈士陵园”建于村西北方向古寨上,红墙黄瓦的仿古门楼雄伟壮观。拾阶而上进入陵园,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青松翠柏郁郁葱葱拱围其中。新陵园总占地面积7598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展厅内图文并茂的一块块展板引人注目。在村党支部书记李立社、村委主任李南鹏的详细介绍下,寺河村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像一幅幅历史画卷,舒展开来——。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华大地国土沦陷民不聊生,晋城也惨遭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美丽富饶的寺河村也深受其害,贫苦农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当年寺河村有位叫刘双喜的补锅匠人,曾在陕北一带游乡串村干活,他耳闻目睹了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情形后,毅然返回家乡急忙找村中好友李生元,秘密讲述了陕北的革命形势。李生元是位热血青年,听了刘双喜的介绍欣喜不已,马上外出去找救星共产党。 1937年10月,李生元光荣加入党组织,奉上级委派,潜伏回乡秘密发展第一批新党员李德茂、张生地、李小发、李小金、李谷屯等人,随后上级批准寺河村成立了党支部,李生元为首任支部书记、李德茂为副书记,张生地为组织委员。从此寺河村在党支部带领下,配合革命形势,先后组建了牺盟会、自卫队、村农会等革命组织。出色地完成了抗日宣传,打击日寇,反奸除霸各项任务。在一次日军进犯时,寺河村党支部书记李生元及时指挥村自卫队配合八路军作战,战斗胜利结束,缴获鬼子步枪十支、机枪一挺、子弹千余发、手榴弹数十枚等战利品,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民众的抗日热情。期间,村里地主恶霸李末屯等人为了对付自卫队,纠集了一个三十多人的反动武装“红枪会”为当地土豪劣绅撑腰压迫穷苦百姓。为了及时打击“红枪会”的反动气焰,村党支部书记李生元派李建林(李德茂之子)赶到沁水端氏,找到了八路军唐天际部队请求支援,唐天际司令员火速派兵赶到寺河村,抓获了“红枪会”会长李双牛,解散了反动武装“红枪会”。寺河村贫苦百姓看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国安民,更加增强了拥护共产党的信心。村党支部又在热血青年中,先后发展了张锁成、李贵锁、李树山、李土旺、李发旦等十几位新党员。1939年春,党支部书记李生元的弟弟李永生,带领村中25名青壮年踊跃参加了八路军,迅速奔赴抗日战场,在战斗中他们英勇杀敌、捷报频传,家乡父老无不自豪。 山西军阀阎锡山为限制共产党、牺盟会的发展,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十二月事变”。晋城也于1940年1月3日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土岭事件”,由此中共晋城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组织活动被迫停止。寺河村党支部随之转入村后洞阳山中开展秘密革命活动,在这段时期,寺河村的自卫队不畏强敌主动出击。党支部书记李生元亲自率领战士在大山之中与日军打游击,打得鬼子兵鬼哭狼嚎。同年2月,村中恶霸李小屯(绰号白虎屯)跑到铺岭给汉奸郭永福告密,郭永福便带日军窜至寺河村抓捕潜伏回村的李生元和李德茂等。李生元为掩护其他同志转移,当场被捕,李德茂和其他同志脱险。汉奸郭永福未抓到李德茂等人,就气急败坏地抓了李德茂的儿媳赵小密。李生元被日军抓到铺岭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大骂汉奸郭永福卖国求荣。恼羞成怒的郭永福和日军残忍地用铁丝将李生元锁骨穿透并挂至房中大梁上毒打,李生元几次昏迷后又被冷水泼醒。最后,宁死不屈的共产党人李生元被敌人活活大卸八块,壮烈牺牲!这是寺河村的第一次惨案。 李生元壮烈牺牲后,寺河村党支部书记由李德茂继任,他化悲痛为力量,前赴后继地带领村内共产党员与敌人展开殊死斗争。他根据惨案发生前留下的暗号,与上级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找到了在南村镇伙窑河的晋北县委书记闫一洪和副书记王维茬二位同志,以旧书点红字的方法,得到上级确立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反对急性和暴露”的指示精神。回村后,李德茂再度成立秧歌会和评书摊,用文艺形式对群众进行抗日宣传和揭露日伪汉奸的种种滔天罪行,1942春,尽管村党支部及自卫队处境险恶,但李德茂还是指挥自卫队员在通往东沟镇的公路上打死一名顽匪,缴获步枪一支,子弹十发。战斗胜利后,李德茂又派李发旦到下麓村侦察,发现来了一股顽匪,趁敌人立足未稳时,李德茂连夜派李建林、李法旦到沁水端氏找八路军唐天际部队报告敌情,唐天际部队来了个急行军,趁夜色歼灭了顽匪一个营的兵力。随后,寺河村自卫队又配合八路军三八六旅老二团,在苇町、岭下小河附近,伏击日本鬼子军车十辆,活捉日本兵三名,缴获了三车枪支弹药。 1942年冬,党支部书记李德茂得知东沟伪区长李国斌在上掌村的姘妇家过夜时,立即带自卫队员李小金、李小保、李建林星夜奔向上掌村,活捉汉奸李国斌,将其押往常庄河滩就地枪决,同时在东沟镇贴出枪决汉奸的布告。寺河村一系列的抗日行动惹恼了日本大佐,1943年农历六月初六,东沟镇的日军、警备队,在汉奸的带路下,突袭寺河村,敌人在村北大庙烧着大火,架起机枪,逼问群众谁是共产党和村干部,群众沉默抗争,遭至敌人用机枪扫射,当场打死打伤老弱妇幼25名。此时,我交通员张锁成、甄锁川护送军首长正路过附近,他们发现村中火光四起,急中生智在山上打起连发枪,满山呼口号。敌人摸不清头脑,恐是八路军大部队赶到,急忙逃回东沟据点。这是第二次“寺河惨案”。 日本鬼子和汉奸在寺河村没抓到共产党人,便和寺河村的叛徒王锁魁秘密联系,命王锁魁提供可靠情报来报复寺河村的共产党员干部。同年农历七月初二晚上,叛徒王锁魁便派汉奸李满仓、李保全将寺河党员和骨干开会的时间、地点秘报东沟镇的日军。由于当夜阴雨连绵,村支书李德茂没有察觉叛徒的行径,致使上百个日军和警备队包围开会地点。面对危机,李德茂当机立断指挥与会人员突围,但因敌众我寡,没冲出大门便当场被捕。这次被捕的与会人员分别有:李德茂、李福土、张生地、李小金、李金贵、李谷屯、李小法、李锁贵、张土成、李银锁、李来昌和李计昌共12人。在押往东沟镇的路上,李锁贵乘机挣脱绳索,安全脱险。 翌日(农历七月初三),日军在东沟镇对被捕的11名共产党员和抗日骨干刑讯逼供,特别是对党支部书记李德茂和组织委员张生地实施了“老虎凳”、火柱烫、灌辣椒水的酷刑。但英雄的共产党人面对酷刑威武不屈,并用口中的血水喷吐敌人,严厉斥责鬼子与汉奸的罪恶行径!在东沟刑场上,以李德茂为首的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毫无畏惧、大义凛然,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革命口号英勇就义。英烈们有的被砍掉头颅,有的被身劈两半,其状惨不忍睹。这就是晋城有名的“寺河七·三惨案”,也是日本鬼子和汉奸第三次对寺河村犯下的滔天罪行! 李德茂等人遇难后,寺河村党支部书记由上级党组织派来的李风亭(川底乡和村人)续任。肩负重任的李风亭担任党支部书记后,迅速重组抗日武装,他们擦干眼泪,掩埋了烈士忠骨,踏着先烈的血迹继续与日军开展殊死搏斗。他首先恢复了民兵自卫队,在晋北县二区政委李建林的帮助下,严惩叛徒王锁魁,逮捕了李双牛、李满仓、李保全、李小屯等汉奸。经抗日政府审判,当场枪毙了汉奸李双牛、李保全。叛徒王锁魁畏罪自杀。从此扬眉吐气的寺河人民,在村党支部书记李风亭的带领下又重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中。1944年春,寺河自卫队一夜之间割掉周村与东沟的30里电话线,并协助八路军在晋韩路上伏击日军,多次截获日军修炮楼的钢砖。7月的一天,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驻周村镇、东沟镇的日伪军疯狂扑向寺河村,李风亭得到消息后,一面安排群众转移,一面指挥民兵自卫队,急赴山路要道,伏击日伪军。敌人进村后不仅扑了个空,而且还纷纷踏响了民兵埋下的地雷,剩余残兵逃往村外山路口时,又遭自卫队伏击。敌人调头返回时,又受到区小队的阻击。在两面夹攻中鬼子兵死伤大半,区小队与自卫队缴获百余条步枪与大批子弹。日军为了报复,又一次扫荡寺河村。这一次李风亭为掩护群众转移,身负重伤,落入敌人魔掌壮烈牺牲!随后,共产党员李锁贵、张锁成、李建林等又前仆后继,带领寺河人民与敌斗争直止全国解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寺河村先后有32名英烈为国捐躯。 抗战胜利后,晋北县政府特定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三为“寺河烈士纪念日”,并由乡政府主持举行纪念活动,隆重悼念各位英灵,激励后人,勇往直前。 全国解放后,寺河村人民在历届党支部、村委会带领下,发扬光荣传统,努力建设家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寺河村“两委”班子,积极带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先后克服重重困难,引回了甘润的水源,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图书阅览室,便民商店等。村内实现了“亮化、美化、绿化、净化、硬化、气化”全覆盖,村口建起了雄伟的仿古门楼,修通、硬化了通往邻村的多条公路,拆除了村中多处危房,有效地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平整了大面积耕地,发展了栽桑养蚕干果经济林,扩大了养殖规模,有效地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并支持村民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学习各种职能技术,使村民逐步过上了小康生活。 (责任编辑:韩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