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万宝山事件”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6-09-24 08:44作者:吴军雄来源:晋城党史网 我在阅读丁三所著的《蓝衣社:中国法西斯运动始末》一书时,突然看到了很少披露过的“万宝山事件”。经仔细研读,始知这是上世纪30年代初,占领中国东北的日军为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在一系列刻意制造的阴谋事件中的一起挑衅事件。该事件发生于1931年5月,其直接起因是居住在长春万宝山附近的朝鲜族人,为与万宝山当地居民争夺土地而引起的冲突。其规模与影响也小于五个月后发生的“9.18事变”,所以没有引起世人太大的关注。但实际上,这次事件是日本一系列侵华步骤的组成部分。表面上是当地驻民与朝鲜游民围绕土地问题发生的纠纷,实际上是日方的黑手在背后操纵和挑动,并引起了中国和朝鲜严重的外交事件。同时,也为”9.18事变”的爆发做好了铺垫。根据该书所述,并参阅大量史料,让我们来共同看一下,为了侵占中国领土,日本是怎样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制造事端的。 一、事件背景 凡读过历史的都知道,日本这个国家,从立国开始,就因国土狭窄、资源奇缺而饱受困扰。这一致命原因,使这个被大海包围的岛国,逐渐产生出两个特点:一是非常喜欢、也非常善于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比如中国的汉唐时期,经济繁荣,文化璀璨,国力强盛,使一海之隔的日本羡慕得不得了,不断派出使者到中国学习。尤其在唐朝,日本派到中国学习的各类团队,可以说络绎不绝。日本还给出使的人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遣唐使;再一个是极具向外侵略扩张的野心。尤其对于中国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其地域之广大,物产之丰富,文化之深厚,令日本垂涎三尺。在中国国力强大时,日本尚不敢明目张胆地挑战中国,但也并不十分安分守己。如几乎与明朝伴随始终的东南沿海倭寇作乱,就是日本对中国有着强烈觊觎的铁证。尽管如此,也不过是偷偷摸摸,小打小闹。真正使日本对中国滋长并吞野心的,是在明治维新以后。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祸害。面对国家衰弱状况,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发起了变法图强。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则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极端守旧派扼杀,自此国力日衰。日本通过变法改革,迅速强盛起来,对外扩张的野心也随之增长。明治天皇一上台,就公开宣称;“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富士山)。”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毫不掩饰。1895年,由于日本对中国的藩属国朝鲜进行内政干涉和军事侵略,中国应朝鲜之邀出兵援助,由此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其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开端。日本也从此次战争中看出来,昔日所谓的“天朝上国”已经是外强中干,虚弱不堪,更坚定了并吞中国的野心。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镇压义和团,火烧圆明园,其中,日本出兵最多,并且是“最凶恶、最残毒者”,对昔日的“老师”没有半点手下留情。1904年2月,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地区,爆发了“日俄战争”。9月,日俄背着中国,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从俄国手中得到了中国东北南部的全部特权。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名为《对华政策纲领》的侵略中国方针,公然将中国领土分为“中国本土和满蒙”,阴谋把中国东北割裂出去。会后不久,田中又拟定了对华侵略计划,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提出了日本新大陆政策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本获得中国的资源后,就可进而征服印度、南洋诸岛、小亚细亚乃至欧洲。”田中奏折还制订了具体的侵略步骤:“第一步占领台湾;第二步占领朝鲜;第三步占领满蒙;第四步占领整个中国;第五步占领整个世界。”在大陆政策指引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先后挑起了日清、日俄两次战争,夺取了台湾,吞并了朝鲜,完成了大陆政策的前两步。在这种情况下,志得意满的日本很快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中国东北,全力实施它“征服满蒙”的第三步战略。 二、事件经过 日本眼中的“满”就是中国的东北地区;“蒙”,是指内外蒙古。其中,东北地区的面积为近80万平方公里,外蒙面积156万多平方公里,内蒙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三者加在一起是350多万平方公里,是日本国土的将近10倍。只有37.8万平方公里的日本要把这么大的地盘一口吞下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于是,日本就采取“蚕食”的办法,今天找个理由挑起一个事件,明天再找个理由发动一个冲突,每次都侵吞一些地盘,就像蚕吃桑叶一样,把他们觊觎的别国领土一点一点收入囊中。如果实在没有理由,他们也会“平地里起波澜”,挖空心思地制造一些事端。“万宝山事件”的发生,就属于这种性质。 万宝山是个小村子,位于长春西北约30公里的长春县三区境内。全村93户,1100多口人。这里完全是中国政府所辖之地,既不是“满铁”附属地,也不属于1909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日图们江界约》所定的特区。 1931年,日本人怂恿亲日的中国人郝永德成立了“长农稻田公司”。4月间,在日本人授意下,自任经理的郝永德在万宝山地区租得当地农户肖雨春等生熟荒地400余垧,为期10年。按照“查租种稻田例须经过官府许可之程序”的规定,郝永德应先报长春县府批准,但是郝永德仅仅是把报告送给县里,县府还未审查批准,他就擅自将上述土地转租给被日本人剥夺了土地而流落到中国来的朝鲜农民李升熏、李造和等9人耕种,也以10年为期。此项契约也未交报长春县政府批准立案。到5月上旬,在长春居住的朝鲜农民40户计200余人移居该处,先搭建了茅屋,然后立即进行开垦。因此处地势低洼,朝鲜农民为了引伊通河水灌溉,李升熏把百名壮劳力分作几组,分别在盛家屯、三姓堡、以及河道边的马家哨口挖沟筑坝。此事触怒了当地居民。三姓堡富农孙永清说,引水所过之地,包括他和另外40家农户的土地。且“郝、李诸人与三姓堡40余农户均未有任何契约”。而马家哨口村民认为:“在伊通河垒坝截流,水大时将使上游两岸低洼民地2000余垧被淹没。”至于伊通河沿岸村屯的居民,更是群情汹涌,称伊通河是航行运输必经之路,中间垒坝丈余,长春、农安两县运输将为之阻断。 5月27日,在孙永清的带领下,200余名邻近乡农向长春市政筹备处、吉林省政府申诉。次日,以张作相为主席的吉林省政府很快签署了处理令,“朝侨未经我当局允许,擅入当地农村,,有背公约……令朝侨出境。”对这个驱逐令,朝侨置若罔闻。为此,5月31日,长春县警察局长鲁绮亲率200余名骑警,赶赴马家哨口并召见了朝侨代表。在他们的压力下,当天傍晚,一名叫申永均的朝鲜侨领代表几百名朝鲜人,出具甘结并许诺集体回国:“今蒙贵局长忠告劝导,始知被郝永德欺蒙,大众情愿停工,于二日内全体回长,决无迟延。倘至期有不走者,代表等甘愿领咎。空口无凭,立此甘结是实……”。 那么,日本方面对此是何态度呢?在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看来,驱逐朝侨是一个重大问题。他认为,自从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所有朝鲜人均应视为日本臣民,“一体享有在中国租赁、购买、经营土地房屋之自由”。于是,5月31日,田代中德派出两名下属,赴万宝山“作实地之调查”。 6月2日,申永均等10名朝侨被押往长春县长官署。在警察的威逼下,他们作了“受日人命令来此种稻”的口供。与此同时,在万宝山张家窝堡,田代重德的两名代表土屋波平和高桥大郎,也纵容朝鲜人示以强硬。在他们的软硬兼施中,几百名朝鲜人再次来到马家哨口,挖沟筑坝、对此,长春市政筹备处处先是逮捕了始作俑者郝永德,继而又致函田代,在提出抗议的同时,还要求严办其各主要人犯,也就是土屋波平与高桥太郎。至此,事情演变为邦交事件。 此后大半个月,对抗烈度逐渐加大、升高。6月3日,几名日警携枪来到马家哨口,以“保护”的名义,敦促朝鲜人继续施工。同日,鲁绮再率大批警察赶来,与日警形成了武装对峙状态。6月12日,60名日警从长春赶来增援,并架起了机枪。对这个悍然举动,长春市政筹备处先后进行了5次抗议,词锋一次比一次激烈。紧接着,6月24日,几百名万宝山农民自发平沟,连夜填埋沟渠约18丈。次日清晨,朝侨又掘开了沟渠…… 在大半个月的对峙后,伊通河汛期渐渐临近了。7月1日,几百名忍无可忍的万宝山居民,从各处村屯纷纷赶来。他们强行填埋了一段沟渠,并欧伤了几名试图阻止的警察。次日,人群越聚越多,并多有携带猎枪之民户夹杂期间。这一天清晨,在无穷无尽的口舌争辩后,终于与日警进入了群殴状态。混乱中,有人开了枪。究竟是谁开的第一枪,当场也弄不清楚,以后几十年双方也均是各执一词。但因为在大半个小时的对射中,双方均是朝天开枪。所以双方基本上没有出现死伤情况。日本文书将此称为“万宝山事件”。 三、事件影响 从上述情况看,这个事件的起因并不十分复杂。中国农民和朝鲜农民之间的纠纷,也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可是,日本方面并不想让事情就这样结束。 7月2日,也就是万宝山群殴、对射当天,田代重德先是召集日本驻长春各方联席会议,决定派出500名日警携炮增援,要求“断然镇压”。继而,他又召见了一个叫金利三的人,交给他一批通讯文稿,让他据此煽动舆论。金利三是朝鲜人,时任《东亚日报》、《朝鲜日报》驻长春的特派员。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立功心切的金利三用急电将这些文稿发往汉城。《朝鲜日报》也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以“号外”形式连夜刊发了这批文稿。此后几天,在日本、朝鲜各大报刊纷纷转发后,《朝鲜日报》更将错就错,刊登了种种耸人听闻的虚假消息,如:中国八百农民袭击朝侨,朝侨受伤累累;中日警察交战一小时有余,中方出动六百骑兵,万宝山朝侨朝不保夕;中国当局将采取断然行动,近期全面驱逐满洲朝侨,等等。这些消息迅速传遍了朝鲜的大街小巷,并震惊了饥饿的朝鲜人。“号外”发布仅几个小时,几十名朝鲜青年就在仁川袭击了中国人开的理发店、饮食店。当天上午,汉城爆发了骚乱。成群结队的朝鲜居民携带石子和棍棒,途遇华人,即施殴打。次日元山血案接连不断。暴乱最烈的是平壤。7月5日入夜时分,几千名朝鲜青年组织起来,分队袭击在朝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遇着欧伤辄至必死。有的身携火种、助燃物,遇房即烧,在几天的暴行后,华人被欧致死者95人。而中国方面统计,死105人,伤163人,生死不明者60多人。一股难民潮就此形成了。在朝鲜的几万名华侨先是躲进了中华会馆,继而,在无法立足的情况下,又纷纷踏上了归国的路途。中国海关报告显示,7月9日,抵威海卫600余众,烟台者千余众。次日,返回安东者2880多人。 排华惨案,实际上是日本在幕后操纵。当惨案发生时,朝鲜各地的日本报馆,纷纷印发号外,捏造谣言,挑拨朝鲜人与华人,而负有稽查报纸、监督言论的朝鲜总督府,竟不加取缔纠正,一任其颠倒黑白,煽动暴动。当朝鲜各地发动排华暴动时,日本人改穿朝鲜服,从中指挥,又分发华侨居住地地图,使暴徒按图攻击。而一般日本警察,也多摘去警帽及警章,跟随暴徒之后,协助捣乱。等暴动已过,又伪装驱逐朝鲜人,显示保护华侨。当暴动激烈时,朝鲜的知识分子及民众团体,多出而主持正义,印发传单,劝群众不要暴动,伤害中朝传统友谊。但都被日警阻止,不准散发,以至惨祸蔓延,遍及全朝鲜。日本政府主谋助虐,十分明显。平壤、元山等地暴动最激烈之时,华侨纷集车站,急欲逃生,而车站竟拒绝售票,各轮船也不准华侨搭载,致使华侨逃生无路,束手被杀。日本殖民统治者居心尽欲置华侨于死地,无可狡赖。事后中国驻朝领事馆获得日本收买利诱朝鲜人的证据:“平壤日人竟以金钱送于朝鲜人作为暴动排华的酬金”。 朝鲜在日本煽动下排华,而不明真相的东北群众,也在针锋相对地驱逐朝鲜侨民。原在满洲的朝鲜农民据说有200万人,主要从事水稻种植。大多生活在日本政权难以到达的地区。“万宝山事件”爆发后,满洲居民开始处处袭击“二鬼子”朝鲜人,在山野、村社,流血事件层出不穷。短短一个多月,在满洲寸步难行的朝鲜人,锐减到大约80万人。居住在长春的金利三,此时感到了压力。他的起居、出行都受到长春居民的严密监视。从朝鲜回国的华侨,更对这个排华风潮的始作俑者恨之入骨,在报刊上,在金利三住宅附近,哭诉、谩骂,将自己家破人亡都归于金利三。一些亲人抛骨朝鲜的人,更决心血债血还,商议筹款买命。金利三被吓坏了。这个可怜的、不经意间被卷入历史的小人物,经过几度权衡,最终下定决心要在压力面前低头了。7月14日,他在《吉长日报》发表声明,“有关万宝山事件之真相歪曲,盖因余受日本领馆之愚弄。”次日,金利三即被日本警署派出的的朝鲜籍巡警朴昌厦暗杀,并嫁祸给中国人。更不可避免的是,通过郝永德、孙永清、李升熏、金利三等琐微普通的小人物,已使满洲局势的动荡,达到达了它的沸点。两个月后,“9.18”事变爆发。人们普遍认为,“万宝山事件”是“9.18事变”的前奏、先声,是日本为发动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战争,刻意制造的舆论准备。 上过程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并吞中国,是怎样的不遗余力,煞费苦心,其用心之险恶,手段之卑鄙,让人倍感惊心。令人难以容忍的是,抗日战争已经胜利多少年了,日本对当年那场给世界、尤其是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和创伤的侵略战争,不仅不愿反思和忏悔,反而千方百计狡辩和否认。更为严重的是,日本安倍政府近年来不顾世界舆论,强行修改宪法,解禁自卫队集体自卫权,大肆复活军国主义,并充当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马前卒,在东海、南海、钓鱼岛等问题上对中国大肆挑衅。在国内,更有一些专家学着,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昧着良心为日本的侵略行径百般辩护。有的披着“学术派”、“知日派”的“隐身衣”,卖力充当日本右翼势力的代言人,大肆歪曲历史,胡说“9。18事变是因为民国抵制日货,推行民族工业,引起日本经济问题,直接引发日本发生侵华”,“7.7事变是共产党为转移目标,避免蒋介石围剿而策动的阴谋”,“南京大屠杀是因为中国人抵抗太激烈,引起日军反感所致”。类似的言论一度在网络上充斥泛滥,得不到制止。这些包藏祸心的言论,严重的歪曲了历史真相,误导了人心,伤害了所有遭受过日本侵略欺凌的国家和人民的自尊心。面临新的内忧外患,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万众一心,支持党和政府的内政外交战略,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高度关注国内外反共反华势力的勾结和破坏行为,使我国在任何风浪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韩玉芳) |